问题讨论与思考
|
|
|
|
|
|
品红褪色机理的实验探究 |
温培娴1,2, 丁伟2* |
1.深圳外国语学校 广东深圳 518000;
2.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上海 200062 |
|
Inquiry on the Mechanism of Magenta Fading Reaction |
WEN Pei-Xian1,2, Ding Wei2* |
1.Shenzhen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Shenzhen 518000;
2.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
|
摘要:中学阶段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的品红溶液分为酸性品红和碱性品红2种。通过设计集演示、对比于一体的绿色环保二氧化硫性质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条件,探讨了酸性品红和碱性品红与SO2、酸碱反应的性质差异及褪色机理,并提出鉴别酸性品红和碱性品红的简便办法。
|
|
关键词: 褪色机理,
酸性品红,
碱性品红,
二氧化硫
|
|
通讯作者:
*E-mail:wding@chem.ecnu.edu.cn
|
引用本文: |
温培娴, 丁伟. 品红褪色机理的实验探究[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 41(7): 96-100
|
|
[1] |
李俊生.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 26(5):16-17.
|
[2] |
荆丽田, 刘心宇. 化学教学, 2008(11):11-12.
|
[3] |
李先栓. 化学教育, 2006, 27(10):57-58.
|
[4] |
周公度.化学辞典.2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24-618.
|
[5] |
林进太.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6(11):66-68.
|
[6] |
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等.基础有机化学(下册).4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835-837.
|
[7] |
王学琳, 孙淑萍. 波谱分析.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0: 19-39.
|
[8] |
万如锴, 曹桂能, 陈红. 化学教育, 2008, 29(2):67-68.
|
[9] |
赵文宪. 大学化学, 1992(4):47-51.
|
[10] |
郑天龙,左香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2017,38(9):66-7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