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
|
|
|
|
|
二氧化碳缓冲溶液缓冲原理的数字化解析实验* |
朱壮丽**, 邳宏伟, 姜序敏, 王敬文 |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天津 300387 |
|
Analysis of Buffer Principle of Carbon Dioxide Buffer Solution by Digital Experiment |
ZHU Zhuang-Li** , PI Hong-Wei, JIANG Xu-Min, WANG Jing-Wen |
Faculty of Educatio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
|
摘要:利用传感器数字化技术,分析室温下碳酸氢钠稀溶液直接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气体的行为、pH及其变化趋势,设计数字化实验,为碳酸氢钠溶液在生物上作为二氧化碳缓冲液的行为提供化学实验验证。进行热力学计算,为其缓冲原理提供化学理论支撑。实验证明,碳酸氢钠稀溶液是构建二氧化碳缓冲液的充要条件,其作用原理是通过自偶电离建立碳酸氢钠碳酸钠缓冲对,从而与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建立溶解平衡,其总方程式为:2HCO-3(aq)CO2-3(aq)+H2O(l)+CO2(g)。
|
|
关键词: 跨学科教学,
碳酸氢钠,
自偶电离,
二氧化碳缓冲液,
缓冲原理,
数字化实验
|
|
基金资助:*天津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天津市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创客教育背景下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TJJX16-011) |
通讯作者:
** E-mail:zlzhu@tjnu.edu.cn
|
引用本文: |
朱壮丽, 邳宏伟, 姜序敏, 王敬文. 二氧化碳缓冲溶液缓冲原理的数字化解析实验*[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 41(15): 63-66
|
|
[1] |
王晶, 郑长龙, 李俊,等.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72-78
|
[2] |
宋心琦, 王晶, 李文鼎, 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3版.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56-57
|
[3] |
宋心琦, 王晶, 李文鼎, 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 3版.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54-59
|
[4] |
李金龙,李国军,滕艳敏. 高中生,2006(22): 31-33
|
[5] |
木易. 对于NaHCO3在生物试题中作为CO2缓冲液的质疑[EB/OL]. (2016-10-15)[2019-06-03]. http://blog.sina. com.cn/s/blog_93c72a200102wxeq.html
|
[6] |
赵新全. 化学教与学, 2015(5): 95
|
[7] |
王跃荣. 检验医学, 2004(4): 318-320
|
[8] |
王文英. 化学教育, 2016, 37(15): 71-72
|
[9] |
郜长水, 关民.纯碱工业, 2011(3): 5-7
|
[10] |
陈志伟, 吴文中.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7(7): 50-52
|
[11] |
王涵容, 衷明华.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7(2): 66
|
[12] |
陈越峰, 吴文中.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7(6): 42-45
|
[13] |
王敬文, 李双, 霍爱新.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9, 35(2): 86-88
|
[14] |
修海旺. 现代农业, 2010(2): 5
|
[15] |
许美金.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5): 106-107
|
[16] |
孙佳林,郑长龙.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5): 59-6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