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教材·评价
																		 | 
									
										
		  							 | 
          							
		  							
   
	|
 
	
	
	
	  | 
        						 
      						 
      					 | 
  					 
					
    					 | 
   					 
   										
    					| 中学理科技术教育的时代使命与实施路径* | 
  					 
  					  										
						| 亓英丽** | 
					 
															
						|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 
					 
					  					
    					 | 
   					 
   					
   										
    					| Mission and Practice Paths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Science | 
  					 
  					  					  					
						| QI Ying-Li** | 
					 
															
						| College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 China | 
					   
									 
				
				
					
						
							
								
									
										
											
                        					 
												
													
													    | 
													    	
									 | 
								 
								
																										
													    
													    		                            																		 
		                            																	    摘要:相较于职业教育和高等院校的理工科教育,我国中学理科中的技术教育也担当着培养青少年技术素养的时代使命。在中学理科中开展技术教育应从顶层设计上重视技术教育在中学理科中的渗透和融合;深化对技术本质的认识,为技术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奠定基础;变革教学方式,倡导问题取向和实践取向的教学活动。
																										     | 
													    
													    	
															 | 
														 
												  		
												        
												        														
															| 关键词: 技术教育, 
																																中学理科, 
																																技术素养, 
																																中国制造 
																																  
															 | 
														 
																												
														
															| 
															    															        
															    															 | 
														 
														 																												
															| 基金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制造’战略背景下的中学理科技术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6YJCZH075) | 
														 
																											    														
															| 
															通讯作者:
																** E-mail:qiyl@sdnu.edu.cn   
																													     		
													     	 | 
														 
																																									 
													
														
															| 引用本文:    | 
														 
														
															| 
																亓英丽. 中学理科技术教育的时代使命与实施路径*[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11):                         	5-9
                             
															 | 
														 
														 |  
														
														
													 
												 
												
												
													
																																													
																	| [1] | 
																	 
														     			刘知新.化学教育,2014,35(15):1-5
														     																	     
																	 | 
																  
																															
																	| [2] |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戢守志,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0
														     																	     
																	 | 
																  
																															
																	| [3] | 
																	 
														     			费雷德里克·费雷. 技术哲学. 陈凡,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12
														     																	     
																	 | 
																  
																															
																	| [4] | 
																	 
														     			王秀红,高晓伟,李艳梅.化学教育,2005,26(1):21-23
														     																	     
																	 | 
																  
																															
																	| [5] | 
																	 
														     			孙可平.全球教育展望,2009,38(3):59-63
														     																	     
																	 | 
																  
																															
																	| [6] | 
																	 
														     			郑哲敏.从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谈起.学习时报,20171227(5)
														     																	     
																	 | 
																  
																															
																	| [7] | 
																	 
														     			乔天宇,涂真,孙朔晗.科学与社会,2018,8(4):34-49
														     																	     
																	 | 
																  
																															
																	| [8] | 
																	 
														     			陈向阳.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7(10):38-42
														     																	     
																	 | 
																  
																															
																	| [9] | 
																	 
														     			丁云龙.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47(6):86-87
														     																	     
																	 | 
																  
																															
																	| [10] | 
																	 
														     			顾建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6):1-18
														     																	     
																	 | 
																  
																															
																	| [11] | 
																	 
														     			朱鹏飞,陈凯,徐惠.化学教育(中英文),2017,38(19):23-27
														     																	     
																	 | 
																  
																															
																	| [12] | 
																	 
														     			何翔.化学教育,2014,35(19):14-18
														     																	     
																	 | 
																  
																															
																	| [13] | 
																	 
														     			王秀红,刘妍,王春姣.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19):50-5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