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讨论与思考
																		 | 
									
										
		  							 | 
          							
		  			
   
	|
 
	
	
	
	  | 
        						 
      						 
      					 | 
  					 
					
    					 | 
   					 
   										
    					| 探究配位键的形成条件* | 
  					 
  					  										
						| 彭志勇1, 钟得洪2, 黄梅3** | 
					 
															
						1.重庆市求精中学 重庆 400015;  2.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 四川成都 610200;  3.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5 | 
					 
					  					
    					 | 
   					 
   					
   										
    					| Explore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Coordination Bonds | 
  					 
  					  					  					
						| PENG Zhi-Yong1, ZHONG De-Hong2, HUANG Mei3** | 
					 
															
						1. Chongqing Qiujing Middle School, Chongqing 400015, China;  2. Sichuan Shuangliu Tanghu Middle School, Chengdu 610200, China;  3.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 
					   
									 
				
				
					
						
							
								
									
										
											
                        					 
												
													
													    | 
													    	
									 | 
								 
								
																										
													    
													    		                            																		 
  														 
		                            																	    摘要:从配位键的本质出发,结合价键理论的有关知识,并受到原子轨道线性组合三原则的启发,深入浅出地探究了配位键的形成条件,提出了形成配位键需满足的3个原则:对称性匹配原则、能量匹配原则、空间匹配原则等。此“匹配三原则”合理解释了H+与OH-结合能形成稳定的配位键,而Na+与OH-不能形成配位键的原因;该原则可用于探讨配合物中配位键形成的有关问题,为高中阶段需要学习化学选择性必修2的学生提供理论模型,帮助学生实现化学知识的激活,进一步落实“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 
														 
												  		
												        
												        														
															| 关键词: 配位键, 
																																配合物, 
																																对称性匹配, 
																																能量匹配, 
																																空间匹配 
																																  
															 | 
														 
																												
														
															| 
															    															        
															    															 | 
														 
														 																												
															| 基金资助:*宜宾市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协议保障科研经费科技项目(XNDX2022020017);2021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12024);中国教育学会2021年度教育科研规划项目(202100170809B) | 
														 
																											    														
															| 
															通讯作者:
																**E-mail:huangmdph@163.com   
																													     		
													     	 | 
														 
																																									 
													
														
															| 引用本文:    | 
														 
														
															| 
																彭志勇, 钟得洪, 黄梅. 探究配位键的形成条件*[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 44(21):                         	97-100
                             
															 | 
														 
														 |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10
														     																	     
																	 | 
																  
																															
																	| [2] | 
																	 
														     			黄梅.中国教育学刊,2012(1):67-68
														     																	     
																	 | 
																  
																															
																	| [3] | 
																	 
														     			王晶,郑长龙.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选择性必修2).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95-98
														     																	     
																	 | 
																  
																															
																	| [4] | 
																	 
														     			宋天佑,徐家宁,程功臻,等.无机化学.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 
																  
																															
																	| [5] | 
																	 
														     			严宣申,王长富.普通无机化学.2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 
																  
																															
																	| [6] | 
																	 
														     			格林伍德N N,厄恩肖 A.元素化学(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82
														     																	     
																	 | 
																  
																															
																	| [7] | 
																	 
														     			裴坚,卞江,柳晗宇.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解析.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 
																  
																															
																	| [8] | 
																	 
														     			彭志勇,钟得洪,黄梅.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5):91-93
														     																	     
																	 | 
																  
																															
																	| [9] | 
																	 
														     			申泮文,王积涛. 化合物词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17
														     																	     
																	 | 
																  
																															
																	| [10] | 
																	 
														     			刘伟生,卜显和. 配位化学.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