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讨论与思考
|
|
|
|
|
|
配位滴定中铬黑T蓝绿色现象探究* |
胡亚兰, 刘素梅, 陈怀侠** |
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 |
|
Exploration of the Blue Green Phenomenon of Eriochrome Black T in Coordination Titration |
HU Ya-Lan, LIU Su-Mei, CHEN Huai-Xia**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China |
|
摘要:研究了铬黑T(EBT)为指示剂的配位滴定法中,滴定终点后出现的蓝绿色现象的原因。溶液pH测定表明,氨性缓冲溶液保持了滴定过程中溶液酸度的稳定性,pH的微小变化,并不能导致溶液出现蓝绿色。吸收光谱分析表明,过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使EBT在黄光575 nm处吸收减弱,而在红光622 nm和664 nm处吸收增强,从而出现红光互补的蓝绿色。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过量EDTA使EBT保留时间延长,说明EDTA降低了EBT极性。甲醇不会改变EBT的不同颜色,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使不同颜色EBT均呈现蓝绿色。据此推测,氨性缓冲溶液中EDTA分子正电荷基团≡NH+与EBT分子的负电荷基团—SO-3或—O-发生静电作用,同时,EBT酚羟基可能与EDTA的N或—COO-形成氢键,导致EBT吸收光谱和液相色谱保留时间改变。因此推测,EDTA与EBT之间的静电及氢键作用使EBT出现蓝绿色。
|
|
关键词: 配位滴定法,
铬黑T,
蓝绿色,
吸收曲线,
高效液相色谱
|
|
基金资助:*分析化学国家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湖北省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湖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YJS202305) |
通讯作者:
**E-mail: hxch@hubu.edu.cn
|
引用本文: |
胡亚兰, 刘素梅, 陈怀侠. 配位滴定中铬黑T蓝绿色现象探究*[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4, 45(12): 112-116
|
|
[1] |
Suzuki Mai, Wu Siyuan, Ootawa Tomoki, et al. Nutrients, 2023, 15(7): 54-65
|
[2] |
刘怀乐. 化学教育,2015,36(7):61-64
|
[3] |
郭小朵. 化工管理,2021(7):48-49
|
[4] |
GB/T 7477—1987. 水质 钙镁总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
[5] |
潘华英,刘德秀,王明伟. 化学教育,2012,33(6):57-59
|
[6] |
武汉大学. 分析化学实验. 5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