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
|
|
|
|
|
研磨:被忽视的重要实验操作 |
龙琪1*, 陈昌云1, 孙高爱2, 张春云1, 周兴宇1, 邵阳1 |
1.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1171; 2.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成功学校 安徽马鞍山 243000 |
|
Grinding: An Important Experimental Operation That Has Been Neglected |
LONG Qi1*, CHEN Chang-Yun1, SUN Gao-Ai2, ZHANG Chun-Yun1, ZHOU Xing-Yu1, SHAO Yang1 |
1.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Nanjing 211171, China; 2. Chenggong Junior Middle School, Ma’anshan 243011, China |
|
摘要:研磨不仅可以充分混合反应物,而且能够使反应物产生新的晶格缺陷、增加体系总能量,从而对反应物进行活化,促进化学反应的发生。因此,研磨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实验操作。但是,人们对于研磨作用、研磨物质、研磨时间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充分,研磨操作被长期忽视。综合比较了3个疑难实验的各种改进方案后发现,充分研磨反应物、烘干/干燥反应物、采用新制反应物、在反应体系中掺杂其他物质等方法都不约而同地重复出现在各种改进方案中,从物质结构的角度揭示了其中存在的共同原因是晶格缺陷的产生。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研磨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中学化学教材编写的2点建议。
|
|
关键词: 研磨,
晶格缺陷,
氧化铜,
甲烷,
氨气
|
|
通讯作者:
*E-mail:lqlqlq3@126.com
|
引用本文: |
龙琪, 陈昌云, 孙高爱, 张春云, 周兴宇, 邵阳. 研磨:被忽视的重要实验操作[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4, 45(15): 96-101
|
|
[1] |
陈家宝,侯涛.实验教学与仪器,2021(9):27-29
|
[2] |
庄晓松,王祖浩. 实验教学与仪器,2021(5):14-18
|
[3] |
汪阿恋,吴新建,张贤金,等.化学教学,2015(4):66-68
|
[4] |
李志富.化学教学,1996(7):14-15
|
[5] |
任有良,张国春,鄢焕荣.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9):26-27
|
[6] |
张庆,杨雪莹,白云山,等.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 43(11):102-104
|
[7] |
王清平.实验教学与仪器,1996,13(12):10
|
[8] |
吕亚娟, 白林. 化学教育, 2007, 28(5):50
|
[9] |
李晨晨,王世存.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6,26(4):36-37
|
[10] |
蔡贞,陈莉.化学教与学,2021(5):84-87
|
[11] |
王寿红,李情义.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 30-33
|
[12] |
丁佐俊. 化学教育, 2016, 37(9):62-64
|
[13] |
封享华,彭杰,封丽,等.化学教学,2013(1):57-59
|
[14] |
蒯世定,杨道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49-50
|
[15] |
谢文奇.化学教学,1983(4):29
|
[16] |
秦丙昌,张俊峰.化学教学,2001(9):11-12
|
[17] |
卢占武,郭强.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32(5):33-34
|
[18] |
李静.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30(7):50-51
|
[19] |
钟辉生,严康华.化学教育,2015,36(19):71-72
|
[20] |
朱勤赞.化学教学,1994(4):12
|
[21] |
邓景兴.化学教学,2004(1):9-10
|
[22] |
李军. 化学教育, 2011, 32(8):55
|
[23] |
周文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6):51-54
|
[24] |
马本良, 董彦君.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1):52
|
[25] |
任娟,杨东清.化学教与学,2013(4):85,97
|
[26] |
任有良,石启英,周春生.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11):30-31
|
[27] |
任有良,张国春,刘萍.商洛学院学报,2007,21(2):45-47
|
[28] |
李思盛,张书生.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4):33-34
|
[29] |
吴悦,周益明.化学教学,2015 (3):79-82
|
[30] |
洪广言.无机固体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
[31] |
赵新华.固体无机化学基础及新材料的设计合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
[32] |
朱鹏飞, 马宏佳, 杜静. 化学教育, 2009, 30(12):62-64
|
[33] |
卫泽敏,吴先强.化学教学,2009 (8):48-49
|
[34] |
何丽君,霍彩霞,许世红,等.化学教育, 2016, 37(12):4
|
[35] |
王祖浩.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第二册(必修).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46
|
[36] |
贾殿赠,杨立新.化学通报, 1997(4):51-5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