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
|
|
|
|
|
氯化铝与乙酸钠溶液混合的离子行为*——基于认知冲突的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 |
陆燕海1**, 吴文中2 |
1.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德清高级中学 浙江湖州 313200; 2.越州中学 浙江绍兴 312075 |
|
Ion Behavior of Aluminum Chloride Mixed with Sodium Acetate Solution |
LU Yan-Hai1**, WU Wen-Zhong2 |
1. Deqing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uzhou 313200,China; 2. Yuezhou Middle School,Shaoxing 312075,China |
|
摘要:一次讨论盐类双水解是否能进行彻底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通过计算得知氯化铝和乙酸钠作用的平衡常数很大,但随后实验发现2种盐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查阅资料和设计实验研究表明,常温下氯化铝和乙酸钠溶液混合可能得到了弱电解质Al(CH3COO)3。当温度升高后,Al(CH3COO)3一级电离可能得到Al(CH3COO)+2,并与溶液中OH-作用形成Al(OH)-(CH3COO)2等白色沉淀。以此实验为真实情境实施教学活动,可引导学生感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之科学思维方法,挖掘实验的教学功能,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实验探究、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
|
关键词: 氯化铝,
乙酸钠,
认知冲突,
创新意识,
实验教学
|
|
基金资助:*中国教育学会2023年度教育科研化学实验教学专项课题“学科实践育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2300170806ZXB) |
通讯作者:
**E-mail:yanhai5359@sina.com
|
引用本文: |
陆燕海, 吴文中. 氯化铝与乙酸钠溶液混合的离子行为*——基于认知冲突的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3): 76-80
|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72
|
[2] |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92
|
[3] |
刘怀乐,赵秋玲,杜文敏.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21):50-51
|
[4] |
熊宗齐.化学教学,2021(2):70-74
|
[5] |
孙艳辉,何广平,马国正,等.物理化学实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594
|
[6] |
汤洁,徐晓斌,杨志彪,等.应用气象学报,2008(4):385-392
|
[7] |
刘寿长.高等物理化学.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124-127
|
[8] |
熊绍良.化学教育,2011,32(11):77-78
|
[9] |
陈卫君.化学教学,2015(12):53-56
|
[10] |
周公度.化学辞典.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75
|
[11] |
赵天宝.化学试剂·化学药品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62
|
[12] |
沈彩娣,吴文中.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21):86-8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