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
|
|
|
|
|
现象与过程可视化的“配合物的形成”系列实验研究 |
罗敏, 杨蔡利, 杨丽君, 刘茜* |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四川南充 637002 |
|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mplex Formation” Based on Visualization of Phenomena and Processes |
LUO Min, YANG Cai-Li, YANG Li-Jun, LIU Qian* |
Institute of Chemical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China |
|
摘要:设计了以“滴”为计量单位、以微距摄影为观察方式的可视化微型化学实验。在表面皿中探究铜氨配合物、银氨配合物和铁离子配合物的形成过程,使反应空间平面化。通过智能手机和手机微距镜头的配合使用,可明晰配合物和沉淀的区别。利用投影技术,可清晰地在课堂上呈现实验过程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等微观现象。制备铜氨配合物时,晶体的析出更是美不可言。改进后的实验具有可视化、微型化、安全环保等特点。
|
|
关键词: 配合物的形成,
可视化,
微距摄影,
微型实验
|
|
通讯作者:
*E-mail:liuqian@cwnu.edu.cn
|
引用本文: |
罗敏, 杨蔡利, 杨丽君, 刘茜. 现象与过程可视化的“配合物的形成”系列实验研究[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3): 97-101
|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1
|
[2] |
王晶,郑长龙.普通高中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选择性必修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96-97
|
[3] |
王磊.普通高中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选择性必修2).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83
|
[4] |
凌一洲.化学教学,2017(12):10-13
|
[5] |
梁琰.美丽的化学反应.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76-131
|
[6] |
凌一洲.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7):57-59
|
[7] |
刘志红,吕佳.化学教育,2016,37(4):29-3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