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教育
																		 | 
									
										
		  							 | 
          							
		  			
   
	|
 
	
	
	
	  | 
        						 
      						 
      					 | 
  					 
					
    					 | 
   					 
   										
    					| 哲学思维视角下的“新师范”化学教师教育* | 
  					 
  					  										
						| 张劲祥, 李金燕, 林燕如, 林惠红** | 
					 
															
						|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广东潮州 521041 | 
					 
					  					
    					 | 
   					 
   					
   										
    					| New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Chemistry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 
  					 
  					  					  					
						| ZHANG Jin-Xiang, LI Jin-Yan, LIN Yan-Ru, LIN Hui-Hong** | 
					 
															
						| 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 521041,China | 
					   
									 
				
				
					
						
							
								
									
										
											
                        					 
												
													
													    | 
													    	
									 | 
								 
								
																										
													    
													    		                            																		 
  														 
		                            																	    摘要:在“新师范”教育背景下,化学教师教育正经历变革,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角色转变,旨在培养具有学科育人、科学传承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师。探讨了化学哲学在“新师范”化学教师教育中的重要性,强调从哲学视角理解化学对于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性。采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以鲍林的诺贝尔化学奖和诺贝尔和平奖为例,分析了化学的独特哲学视角。在哲学思维指导下,培养师范生的化学思维,弘扬化学精神,促进“新师范”化学教师教育的健康发展。
																										     | 
													    
													    	
															 | 
														 
												  		
												        
												        														
															| 关键词: 哲学思维, 
																																教师教育, 
																																化学思维, 
																																新师范 
																																  
															 | 
														 
																												
														
															| 
															    																	收稿日期: 2024-09-05
															    															        
															    															 | 
														 
														 																												
															| 基金资助:* 韩山师范学院教授启动项目“先进光学材料研发暨新师范化学科普教育平台”(QD202203);2019年韩山师范学院校级项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师范生化学史素养教育微课体系的探索与实践”(xs201905) | 
														 
																											    														
															| 
															通讯作者:
																** E-mail: linhh@hstc.edu.cn   
																													     		
													     	 | 
														 
																																									 
													
														
															| 引用本文:    | 
														 
														
															| 
																张劲祥, 李金燕, 林燕如, 林惠红. 哲学思维视角下的“新师范”化学教师教育*[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8):                         	59-65
                             
															 | 
														 
														 |  
														
														
													 
												 
												
												
													
																																													
																	| [1] |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EB/OL].(2022-05-09)[2024-09-05].https://edu.gd.gov.cn/jyzxnew/gdjyxw/content/post_3926669.html
														     																	     
																	 | 
																  
																															
																	| [2] | 
																	 
														     			王久亮.化工高等教育,2007(5):105-108
														     																	     
																	 | 
																  
																															
																	| [3] | 
																	 
														     			张俊英.山东化工,2019,48(23):199,201
														     																	     
																	 | 
																  
																															
																	| [4] | 
																	 
														     			包士敏.化学教育,2003,24(7/8):85-86,95
														     																	     
																	 | 
																  
																															
																	| [5] | 
																	 
														     			姜红.中学化学,2017(7):1-3
														     																	     
																	 | 
																  
																															
																	| [6] | 
																	 
														     			侯爽,张广君.当代教育与文化,2024,16(1):74-83
														     																	     
																	 | 
																  
																															
																	| [7] | 
																	 
														     			Harry G,Jay L.Science,2011,331:1365
														     																	     
																	 | 
																  
																															
																	| [8] | 
																	 
														     			姜显光.化学教学,2024(5):3-9
														     																	     
																	 | 
																  
																															
																	| [9] | 
																	 
														     			杨季冬,彭晓霞,王后雄.化学教育(中英文),2024,45(9):66-71
														     																	     
																	 | 
																  
																															
																	| [10] | 
																	 
														     			刘涛.中学生数理化,2016(6):44
														     																	     
																	 | 
																  
																															
																	| [11] | 
																	 
														     			田荷珍.大学化学,1987,2(2):56-59
														     																	     
																	 | 
																  
																															
																	| [12] | 
																	 
														     			莱纳斯·卡尔·鲍林.https://baike.baidu.com/item/莱纳斯·卡尔·鲍林/2462905?fr=ge_ala
														     																	     
																	 | 
																  
																															
																	| [13] | 
																	 
														     			李文靖.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45(4):1-8
														     																	     
																	 | 
																  
																															
																	| [14] | 
																	 
														     			袁振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1-6
														     																	     
																	 | 
																  
																															
																	| [15] | 
																	 
														     			(美)莱纳斯·卡尔·鲍林.一百年来化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北京:科学史译丛,1981,2:39-43
														     																	     
																	 | 
																  
																															
																	| [16] | 
																	 
														     			李建明.中学教学参考,2014(23):85-8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