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教学
|
|
|
|
|
|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理化学考核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欧阳跃军, 唐莉莉, 吴峰, 张海洲 |
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0 |
|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Exam Mode of Physical Chemistry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
OUYANG Yue-Jun, TANG Li-Li, WU Feng, ZHANG Hai-Zhou |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418000, China |
|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的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采取过程化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新的物理化学考核模式,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实践表明:通过考核模式改革,化学专业学生物理化学成绩相对其他不同专业或相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而言,物理化学课程成绩产生了显著性差异,且明显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了学生专业素养。
|
|
关键词: 考核模式,
构建与实践,
物理化学,
显著性差异
|
|
基金资助: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4]247号) |
通讯作者:
欧阳跃军
E-mail: oyyj0816@163.com
|
引用本文: |
欧阳跃军, 唐莉莉, 吴峰, 张海洲.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理化学考核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6, 37(6): 18-22
|
|
[1] |
葛冰, 刘志明, 毛靓. 教育探索, 2014(8):15-16
|
[2] |
胡益波, 王志铮. 高教论坛, 2005(5):72-74,80
|
[3] |
许鑫, 董亚楠, 李丹. 商, 2012(9):187
|
[4] |
何兴权, 孙晶, 郭立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3(4):169-170
|
[5] |
余仙菊. 高教论坛, 2013(12):29-31
|
[6] |
张德江. 中国高等教育, 2011(18):24-26
|
[7] |
潘懋元, 石慧霞.江苏高教, 2009(1):7-10
|
[8] |
吴中江, 黄成亮.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66-70
|
[9] |
刘焕阳, 韩延伦. 教育研究, 2012(12):67-70,83
|
[10] |
李锦莲, 刘红, 李春来. 药学教育, 2004, 20(1):59-60
|
[11] |
王国平, 方文军, 许佩新. 化工高等教育, 2003, 77(3):28-29,3
|
[12] |
刘建,赵龙涛,张倩.化学教育,2014,35(24):20-2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