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
|
|
|
|
|
百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成果嬗变对我国化学教学的启示 |
张霄, 于婧, 丁邦平 |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100037 |
|
Enlightenments of Transmutation of Chemistry Research Won the Nobel Prize on Chinese Chemistry Teaching |
ZHANG Xiao, YU Jing, DING Bang-Ping |
College of Educatio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 China |
|
摘要:以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作为划分依据,将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划分为理论建构、物质研究、反应机理、发现与合成新物质、创造新方法5个部分。统计、分析百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成果的嬗变,得出对我国化学教学的有益启示:注重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与创新精神;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突出化学的学科价值与社会价值;注重化学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整合。
|
|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学科交叉,
化学教学,
创新精神
|
|
通讯作者:
张霄
E-mail: zhangxiao1991cnu@sina.com
|
引用本文: |
张霄, 于婧, 丁邦平. 百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成果嬗变对我国化学教学的启示[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6, 37(16): 77-81
|
|
[1] |
刘大椿.科学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78
|
[2] |
刘大椿.从中心到边缘:科学、哲学、人文之反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3
|
[3] |
丁邦平.国际科学教育导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361
|
[4] |
邱道骥.化学哲学概论.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6
|
[5] |
张德生.化学史简明教程.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39
|
[6] |
凌永乐.化学元素的发现.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44
|
[7] |
石中英.教育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7
|
[8] |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5
|
[9] |
项贤明.试解"钱学森"之问:国际比较视野.中国教育学刊,2012(6):3
|
[10] |
丁丹.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2005(12):17-18
|
[11] |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社.诺奖大师纵论创新与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
[1] |
刘琳然, 文静, 冉鸣.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实验设计[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 41(7): 61-6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