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评价
|
|
|
|
|
|
高等学校教材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以非化学专业物理化学教材内容的改革为例 |
张国艳, 金为群, 许海, 陈晓欣 |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公共化学教学与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130012 |
|
Textbooks Innov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with Physical Chemistry's Textbook Innovation for Non-Chemistry Major |
ZHANG Guo-Yan, JIN Wei-Qun, XU Hai, CHEN Xiao-Xin |
College of Chemistr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
|
摘要:针对现有一些物理化学教材所举实例落后于目前的新技术和新手段及理论和具体专业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以非化学专业物理化学教材内容为例,具体论证了高等学校教材改革的具体措施,如注重和各专业知识的关联度,搭建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追踪最新科技成果和实验技术,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更新;结合各专业学科特点和知识需求,设计探索性的配套习题;以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材内容的设计等,从而使高等学校能培养出不仅具有一定知识水平而且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人才。
|
|
关键词: 教材改革,
创新型人才培养,
物理化学,
非化学专业
|
|
基金资助:吉林大学2015本科教学改革研究(419050551090) |
通讯作者:
张国艳
E-mail: guoyan@jlu.edu.cn
|
引用本文: |
张国艳, 金为群, 许海, 陈晓欣. 高等学校教材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以非化学专业物理化学教材内容的改革为例[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16): 10-13
|
|
[1] |
英锦泉. 200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EB/OL].(2007-08-29)http://yingjinquan.blog.163.com/blog/static/40745026200772910751776/
|
[2] |
赵铭,赵华.化学教育, 2016, 37(1):7-11
|
[3] |
贺斌,曹阳.中国电化教育, 2015(338):22-29
|
[4] |
许晓静.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31(4):177-179
|
[5] |
李大塘,张蕾,龙承韵,等.教育现代化, 2016(2):142-146
|
[6] |
陈亚芍,蒙文英,宁清茹,等.基于Bb平台的物理化学SPOC混合学习评价系统的构建和应用//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化学(含实验)课程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21-28
|
[7] |
何鹏,郑长龙,尹学慧.化学教育, 2014, 35(5):1-4
|
[8] |
刘亚军,彭超华,李琦,等.教育教论坛, 2016(23):148-149
|
[9] |
刘冰,陈厚,徐强. 化学教育, 2015, 36(4):6-9
|
[10] |
彭笑刚.物理化学讲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
[11] |
孙宏伟.结构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
[12] |
吉林大学公共化学教学与研究中心编写小组. 吉林大学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3
|
[13] |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等. 物理化学.5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92-97
|
[14] |
Zhang Guoyan, Li Baofang, Zhang Jianping. 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04,313(3):733-737
|
[15] |
Yin Zongyou, Zhu Jixin, He Qiyuan, et al. Adv. Energy. Mater., 2013, 4(1):1-19
|
[16] |
朱万春,张国艳,李克昌,等. 基础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册.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
[17] |
杨桦.物理化学精品开放课程. http://www.icourses.cn/jpk/viewCharacterDetail.action?sectionId=115650&courseId=3400
|
[18] |
张树永. 物理化学. http://course.sdu.edu.cn/G2S/Template/View.aspx?courseId=13&topMenuId=11204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