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作者投稿
注册
   找回密码    读者中心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登录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浏览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Vol. 40 Issue (17): 1-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9040115
 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
自然界中的硒及其生物学效应
彭晓敏1, 高愈希2
1.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30;
2.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Selenium in Nature and Its Biological Effects
PENG Xiao-Min1, GAO Yu-Xi2
1. Shijiazhuang Subsidiary of China Science Publishing & Media Ltd., Shijiazhuang 050030, China;
2.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全文: PDF (5588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背景资料
自然界中的硒及其生物学效应
摘要:硒是第4周期第ⅥA族元素,除了具有非金属性外,还有部分金属性。其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5~0.09 mg/kg,自然界中存在广泛但分布不均。硒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过量的硒及其化合物有较强毒性,而且硒的适宜剂量范围很窄。本文简单介绍了自然界中硒的存在、硒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分子基础,以纪念元素周期律发现150周年。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彭晓敏
高愈希
关键词: 生物效应硒蛋白    
    
通讯作者: 高愈希     E-mail: gaoyx@ihep.ac.cn
作者简介: 高愈希,男,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纳米材料生物效应及安全性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态毒理学报》编委。长期从事微量元素的生物、环境行为及效应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稻田生态系统中汞的迁移、转化规律,硒、硫对水稻汞蓄积的影响以及硒汞拮抗的分子基础。在Environ. Sci. Technol., Anal. Chem., Plant Soil, Metallomics, Cryst. Growth Des.等环境科学和化学领域的杂志上发表文章10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Advanced Nuclear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Metallomics and Metalloproteomics、《汞的环境生物无机化学》《金属组学》等。
引用本文:   
彭晓敏, 高愈希. 自然界中的硒及其生物学效应[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17): 1-8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