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知识介绍
|
|
|
|
|
|
形形色色的化学颜料 |
吕海平1, 朱琳2, 彭蜀晋1 |
1.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成都 610068;
2.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芜湖 241000 |
|
|
摘要:以天然颜料和合成颜料为主线对颜料的发展过程做一个概述,并以应用较多的颜料种类为例进行阐述,以便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颜料,充分发挥其作用。
|
|
关键词: 化学颜料,
天然颜料,
合成颜料,
有机颜料,
偶氮颜料,
酞菁颜料
|
|
通讯作者:
彭蜀晋
E-mail: pshujin@163.com
|
引用本文: |
吕海平, 朱琳, 彭蜀晋. 形形色色的化学颜料[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1): 11-13
|
|
[1] |
龚建培.中国传统矿物颜料、染色方法及应用前景初探.美术与设计,2003:80
|
[2] |
王进玉.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9,1.(1):40)42
|
[3] |
王进玉,王进聪.敦煌研究,2002,(4):23)27
|
[4] |
周铁,张志军.一件彩绘俑头的保护及秦俑彩绘紫色、黄色颜料的分析.文博,1995:75)76
|
[5] |
朱骥良,吴申年.颜料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19
|
[6] |
李晓庵.山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3):13
|
[7] |
王军虎,宋大康,李军.敦煌研究,1993,(3):87)91
|
[8] |
杨雷库,李稳宏,韩利义.应用化工,2005,34 (10):611
|
[9] |
郑少琴.染料与染色,2008,45(3):15
|
[10] |
沈永嘉.有颜颜料:品种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459)461
|
[11] |
徐扬群.珠光颜料的制造加工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08
|
[12] |
郑光洪,冯西宁.染料化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253
|
[13] |
张天永,周春隆.有机颜料的微胶囊化方法.现代涂料与涂装,1997:11)13
|
|
|
|
|
|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