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教学
|
|
|
|
|
|
| 用于荧光光谱测定的微量固体粉末样品制样优化* |
| 胡文远**, 杨定明, 白进伟 |
|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
|
| Optimization of Sample Preparation of Trace Solid Powder Detected Using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
| HU Wen-Yuan**, YANG Ding-Ming, BAI Jin-Wei |
|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China |
|
|
摘要:为满足微量固体粉末荧光检测要求,采用薄层制样法,改变黏结剂种类、黏结剂的用量、涂层厚度以及后处理方法来进行其制样工艺优化。 结果表明:以聚乙烯醇做黏结剂、1∶5的固液比、在50 ℃烘干30 min、涂片次数3层的薄层制样优化工艺可满足荧光固体测样的要求。采用t检验比较固体样品池装样和薄层制样法的荧光检测结果发现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薄层制样优化工艺的需样量较样品池减少90%。
|
|
| 关键词: 荧光光谱,
黏结剂,
微量固体粉末,
薄层制样,
t检验
|
|
|
| 基金资助:*西南科技大学实验技术项目(17syjs23) |
|
通讯作者:
**E-mail:huwenyuan@swust.edu.cn
|
| 引用本文: |
|
胡文远, 杨定明, 白进伟. 用于荧光光谱测定的微量固体粉末样品制样优化*[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 41(2): 48-50
|
|
| [1] |
刘尚华, 陶光仪.光谱实验室, 1998, 15 (6):9-15
|
| [2] |
李清彩, 赵庆令. 岩矿测试, 2014, 33(6):839-843
|
| [3] |
黄方志, 沈玉华, 李士阔,等.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34(5):97-99
|
| [4] |
刘光东, 刘立明, 宋功武.分析科学学报, 2005, 21(1):33-35
|
| [5] |
张思冲, 周晓聪, 张丽娟,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 28(9):39-42
|
| [6] |
彭雪松, 张伟刚, 张春艳, 等.光电子·激光, 2011, 22(4):566-569
|
| [7] |
骆开均, 谢明贵, 蒋青, 等. 化学学报, 2004, 62(24):2425-2430
|
| [8] |
黎玲玲, 侯静文, 孙立民.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10):334-336
|
| [9] |
柏跃玲, 段智明.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18):30-34
|
| [10] |
曲江兰, 张伟.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16):34-37
|
| [11] |
薛冰纯, 吴雅琴, 刘二保. 化学教育, 2015, 36(10):22-24
|
| [12] |
李平. 化学教育, 2010, 31(11):65-67
|
| [13] |
胡丽华, 黄志斌, 纪顺俊,等. 分析仪器, 2011(5):55-58
|
| [14] |
曹渊, 袁庆华, 夏之宁.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9, 7(3):145-147
|
| [15] |
黄贤智, 郑年梓, 陈国珍, 等. 荧光分析法.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
| [16] |
何晓东, 蔡东, 邓桂春,等. 分析化学, 2002, 30(7):880-884
|
| [17] |
王萍, 朱亚先, 张勇.光谱实验室, 2006, 23(3):587-589
|
| [18] |
刘建坤, 郑荣华, 骆宏玉,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4, 50(11):1451-1452
|
| [19] |
张思冲, 周晓聪, 张丽娟, 等.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 26(11):20-2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