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评价
|
|
|
|
|
|
基于新课标的化学和生物学科交叉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
念敏慧, 陈灵颖, 郑柳萍** |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
|
Interdisciplinary Content Analysis and Teaching Suggestions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Based on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
NIAN Min-Hui, CHEN Ling-Ying, ZHENG Liu-Ping** |
College of Chemistr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
|
摘要:学科间交叉融合是大势所趋。目前化学和生物学科交叉内容的教学仍存在割裂学科联系等问题。选取上述2门学科的2007年版及2019年版教材、2017年版高中课程标准,对比分析教材、课程内容要求和核心素养的交叉部分,提出教学建议:增强教师跨学科素养,重视学科交叉内容的研究;开展有效的交叉内容教学,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重视交叉内容学习的评价设计。
|
|
关键词: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内容交叉,
核心素养
|
|
基金资助:*2019年福建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任务驱动下‘本硕学习共同体'的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FBJG20190163);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团队资助 |
通讯作者:
**E-mail:zlpfjnu@163.com
|
引用本文: |
念敏慧, 陈灵颖, 郑柳萍. 基于新课标的化学和生物学科交叉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 41(19): 14-19
|
|
[1] |
李丽萍, 张璐.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10):6-11
|
[2] |
周建华, 周张凯,李雪萌,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16):75-80
|
[3] |
冯建军, 汤林春,徐宏亮.基础教育,2019,16(1):39-46
|
[4] |
宋歌, 王祖浩.全球教育展望,2019,48(10):28-40
|
[5] |
朱正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
[6] |
宋心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
[7] |
祝远超. 中学生物教学,2018(12):41-42
|
[8] |
宋心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
[9] |
王悦, 彭蜀晋,周媛,等.大学化学,2011,26(5):88-92
|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14,8-114
|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114
|
[12] |
杨玉琴, 倪娟.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23):23-29
|
[13] |
张秀红. 课程·教材·教法,2017,37(9):91-97
|
[14] |
李丽萍, 张璐.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10):6-1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