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
|
|
|
|
|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指引下的“配合物”教学探讨 |
谌冰洁* |
四川省简阳中学 四川成都 641400 |
|
Coordination Compounds Teaching Guided by Chemistry Core Literacy |
SHEN Bing-Jie* |
Jianyang High School, Chengdu 641400, China |
|
摘要:指出了高中阶段“配合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应用杂化轨道理论解决配合物中心部分的空轨道问题”“尝试判断配位原子”“用平衡思想理解配合物的内界组成”等3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配合物知识的学习。
|
|
关键词: 配合物,
杂化轨道理论,
配位原子,
配合物的内界
|
|
通讯作者:
*E-mail:1026581289@qq.com
|
引用本文: |
谌冰洁.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指引下的“配合物”教学探讨[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 41(21): 42-48
|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9
|
[2] |
房喻, 徐端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42
|
[3] |
刘大鹏, 李汝奕.化学教育,2015,36(14):9-12
|
[4] |
孙敏. 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11):41-47
|
[5] |
张祖德. 无机化学.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292
|
[6] |
卓立宏. 简明配位化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15
|
[7] |
杨晓婧, 乔永生,杜君,等.现代配位化学及其应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19
|
[8] |
宋心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1
|
[9] |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下册).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64
|
[10] |
孙挺, 张霞.无机化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333
|
[11] |
翟慕衡, 魏先文,查庆庆.配位化学.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91-95
|
[12] |
刘祁涛. 配位化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359-360
|
[13] |
曾繁继. 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1):10-16
|
[14] |
宋天佑, 程鹏,徐家宁,等.无机化学(上册).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86-38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