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
|
|
|
|
|
钾元素概念的发展史及其意义 |
袁振东*, 马铭阳 |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 |
|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Concept of Potassium and It's Significance |
YUAN Zhen-Dong*, MA Ming-Yang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 China |
|
摘要:通过对钾元素概念的发展史考证分析可知,钾是电化学兴起后最先发现的活泼金属。19世纪初,随着科学思想和实验条件的发展,通过电解法首次制取到钾的单质,但并未确定为元素。19世纪中期,对钾元素性质的实验验证和原子论的发展,使得钾元素的概念被确认。20世纪20年代,钾元素同位素的发现,形成了现代的钾元素概念。钾元素概念的发展史不仅是元素概念的发展史,也是科学方法的发展史与科学思想的演变史。
|
|
关键词: 钾元素概念,
科学思想,
科学方法
|
|
通讯作者:
E-mail: yuanzhendong64@126.com
|
引用本文: |
袁振东, 马铭阳. 钾元素概念的发展史及其意义[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 41(22): 109-113
|
|
[1] |
来玲玲, 胡志刚.化学教育, 2013, 34(2):78-80
|
[2] |
袁翰青, 应礼文.化学教育, 1988, 9(3):59-62
|
[3] |
Weeks M 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32, 9(6):1035
|
[4] |
Thomas S J, Edwards P P, Kuznetsov V L. Chemphyschem, 2010, 9(1):59-66
|
[5] |
凌永乐. 化学元素的发现.2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165-167
|
[6] |
(英)波义耳.怀疑的化学家. 袁江洋,译.武汉:武汉出版社, 1993:202
|
[7] |
盛文林. 人类在化学上的发现.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38
|
[8] |
(法)拉瓦锡.化学基础论. 任定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6
|
[9] |
《化学思想史》编写组. 化学思想史.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6:60
|
[10] |
(美)卫克斯.化学元素发现史述. 任宏,译.中法大学, 1936:148
|
[11] |
赵匡华. 化学通史.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
[12] |
王承金. 物理教学探讨, 2012, 30(11):41-42
|
[13] |
Conant J B. Harvard case histories in experimental science.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7:319-320
|
[14] |
袁运开, 王顺义. 世界科技英才录: 科学思想卷.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8:87
|
[15] |
解启扬. 世界著名科学家传略.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10
|
[16] |
(英)J R柏廷顿.化学简史. 胡作玄,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48
|
[17] |
姜增华. 化学元素纵横谈. 昆明: 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05
|
[18] |
(苏)马诺洛夫.世界著名化学家的故事. 丘琴,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7:215
|
[19] |
赵匡华. 107种元素的发现.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3:78-80
|
[20] |
Goldbaum J S, Smith E F.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09, 31(8):900-902
|
[21] |
于亮,钟谦. 化学发现旅程. 呼和浩特: 远方出版社, 2006:140
|
[22] |
(苏)特立丰诺夫.化学元素发明简史.崔浣华, 郑同,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120-121
|
[23] |
沙国平,张连英. 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命名探源.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6:17
|
[24] |
朱立峰. 元素化学. 深圳: 海天出版社, 2013:131
|
[25] |
(英)道尔顿.化学哲学新体系.李家玉,盛根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7
|
[26] |
张清建.科学导刊(中旬刊), 2018(12):16
|
[27] |
吕维纯.化学通报, 1963(5):35-37
|
[28] |
张清建. 大学化学, 1991, 6(3):56-58
|
[29] |
Nier A O.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2010, 30(3):1042
|
[30] |
Fort C. Experiments With Potassium Isotopes.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and Atom Lasers. Boston, MA: Springer,2002:291-300
|
[31] |
白欣, 吕梦佳, 汪涵虚.化学通报, 2017(6):593-599
|
[32] |
曾少潜. 世界著名科学家简介. 增订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3:44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