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问题讨论与思考 |  |  |   |  |  
    					|  |  
    					| 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比较* |  
						| 魏彩男, 张小亮** |  
						|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2 |  
    					|  |  
    					| Comparison of Particles Concentration in Dibasic Weak Acid Salt Solutions |  
						| WEI Cai-Nan, ZHANG Xiao-Liang** |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 China |  
					
						| 
								
									| 
											
                        					 
												
													
													    |  |  
													    |   摘要:利用热力学计算软件HSC Chemistry动态探究了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的稀释过程,通过图示法研究了NaHCO3,NaHS,NaHSO3,NaHC2O4等2类典型的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浓度与各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方便快捷地比较了不同浓度范围内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大小的排序,有利于厘清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的电离平衡过程。
 |  |  
															| 关键词: HSC, 
																																Chemistry软件, 
																																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 
																																电离平衡, 
																																微粒浓度 |  
															|  |  
															| 基金资助:*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与实践”(SZUSDHX2020-1118) |  
															| 通讯作者:
																**E-mail:xlzhang@jxnu.edu.cn |  
														
															| 引用本文: |  
															| 魏彩男, 张小亮. 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比较*[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 43(23):                         	107-111 |  |  |  
													
																																													
																	| [1] | 金建忠.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0(1/2): 44-46 |  
																	| [2] | 刘树领. 化学教学, 2013(6): 74-76 |  
																	| [3] | 许文. 化学教学, 2013(9): 72-73 |  
																	| [4] | 佘永. 化学教学, 2014(7): 81-84 |  
																	| [5] | 王士军.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6(1): 50 |  
																	| [6] | 梁敏.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8(5): 72-73 |  
																	| [7] | 陈珠, 郑柳萍.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8(8): 61-63 |  
																	| [8] | 陶毅.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9(9): 56-57 |  
																	| [9] | 杨立根, 赵东旺.化学教学, 2003(11): 44-45 |  
																	| [10] | 李友银, 赵生平.中学化学, 2011(2): 14 |  
																	| [11] | 曾应超. 化学教学, 2013(11): 73-75 |  
																	| [12] | 吴文中.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7): 50-52 |  
																	| [13] | 伍强. 化学教育, 2016, 37(9): 70-72 |  
																	| [14] | 陈越峰, 吴文中.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7(6): 42-45 |  
																	| [15] | 吴文中.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7(8): 45-49 |  
																	| [16] | 高胜利, 谢钢.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学习指导.2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457-464 |  
																	| [17] | 伍强, 蔡益, 吴晓华.化学教学, 2017(1): 75-78 |  
																	| [18] | 王文林. 化学教学, 2011(8): 69-70 |  
																	| [19] | 李锋云. 化学教学, 2013(2): 59-62 |  
																	| [20] | 李德庆, 李研.化学教学, 2019(9): 87-89 |  
																	| [21] | 钟辉生.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9(9): 42-45 |  
																	| [22] | 朱庆斌. 化学教学, 2020(6): 94-9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