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动态
|
我国化学教科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基于2013—2023年590篇硕博学位论文的分析
曾雅婷1 , 迟少辉2** , 王祖浩2
1.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江苏苏州 215123; 2.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上海 200241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lection on Research About Chemistry Textbooks in China: Analysis Based on 590 Masters and Doctoral Dissertations from 2013 to 2023
ZENG Ya-Ting1 , CHI Shao-Hui2** , WANG Zu-Hao2
1. College of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China; 2.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摘要: 以2013—2023年我国590篇化学教科书研究的硕博学位论文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研究主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4个方面考察化学教科书研究的现状。研究发现:近10年来,化学教科书研究广泛覆盖内容比较、内容分析、使用研究、编写设计和评价研究等5个主题;研究对象以21世纪我国的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为主;研究方法多元,依研究主题而呈现不同特点;研究思路从粗略模糊逐渐走向清晰有序。论文仍存在研究视域偏狭、研究方法使用失范、研究过程和论证逻辑不严密等问题。化学教科书研究者还需加强各研究主题的均衡与融合,深化对研究方法的理解与反思,加强研究程序的规范与严谨,增加研究的理论深度与视野宽度,以推动化学教科书研究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化学教科书 ,
内容分析 ,
研究主题 ,
研究方法 ,
研究思路
收稿日期: 2024-07-30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我国科学教科书文化自信要素的深度研究”(20YJA880004)
通讯作者:
**E-mail: charlcy@163.com
引用本文:
曾雅婷, 迟少辉, 王祖浩. 我国化学教科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基于2013—2023年590篇硕博学位论文的分析[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6): 111-118
[1]
唐劲军,李金莹,黄莹.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3):114-119
[2]
张世勇,李明辉,朱李陈,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15):9-13
[3]
郭震.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29(12):67-70
[4]
郭震,钟晓媛.化学教学,2018(4):8-12
[5]
周瑶,刘克文.化学教育,2016,37(17):9-13
[6]
陆军.化学教学,2012(9):8-11
[7]
张燕华,郑国民.课程·教材·教法,2013,33(4):20-25
[8]
王攀峰.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34-41
[9]
王攀峰.教育研究,2019,40(5):51-59
[10]
张倩,黄毅英.课程·教材·教法,2016,36(8):41-47
[11]
陈清.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抽象性”国际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2]
李南方.化学教材中科学方法要素的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3]
周思雨.化学教科书中样例内容的特征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14]
尹静.清末中国初等化学教科书概念构成及特征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5]
陈书.ChemCom课程研究的新视角.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6]
樊艺蕾.我国近现代初中科学教科书“本土文化”的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17]
毛璐佳.我国义务教育科学教科书“文化自信”内容的特征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18]
钱莉.中美化学教科书科学家特征的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19]
苏欣.清末时期我国中学化学教科书实验内容特征与功能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20]
李泽美蕙.中美化学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内容四重表征的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21]
林丽.“苏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互动特征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22]
吴先强.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的“学习参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1
[23]
张春燕.化学教科书学科特征的国际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4]
张研.“物质结构与性质”教科书学习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5]
何自航.高中化学教科书实验难度的国际比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6]
陈燕.化学教科书学习难度评估工具的开发与应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27]
王祖浩,陈燕,等.化学教科书学习难度评估及国际比较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5
[28]
王祖浩,等.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初中化学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9]
央视网.我国中小学教材到底难不难?[EB/OL].(2014-05-07)[2024-07-30].https://news.cctv.com/2014/05/07/VIDE1399445200743183.shtml
[30]
徐国庆.教育发展研究,2020,40(9):47-55
[31]
杜瑞军,李芒.教育研究,2019,40(6):116-127
[32]
(美)帕迪利亚.科学探索者:化学反应.万学,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33]
(美)帕迪利亚.科学探索者:物质构成.华曦,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4]
菲利普,等.化学:概念与应用.王祖浩,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35]
何懿雯.ChemCom课程设计和教材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6]
程晨.德国化学课程中的“学科能力”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7]
杨晓.中日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比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8]
郑跃.俄罗斯化学教科书元素知识的建构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9]
姚计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3):64-71,169-170
[40]
Pingel F.UNESCO guidebook on textbook research and textbook revision.Paris:Unesco,2010
[41]
刘易斯·科恩,劳伦斯·马尼恩,基恩·莫里森.教育研究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2]
武建鑫,魏丽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4(2):12-20
[43]
臧玲玲,刘宝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5-12
[44]
曾天山.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4):12-16
[45]
王攀峰.教育科学,2020,36(1):15-21
[46]
Krippendorff K.Content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47]
Gillham B.Developing a questionnaire.London: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2008
[48]
Denzin N K,Lincoln Y S.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Thousand Oaks,CA:Sage,2000
[49]
尚永青.教科书“化学与社会”内容整合的国际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0]
陈嘉欣.两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教科书建模内容的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51]
郑国永.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阅读栏目分析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52]
郭海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53]
何琳.聚焦工程观发展的高中化学教材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54]
万延岚.中学化学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5]
张婧.甘肃农村地区初中生使用化学教科书现状调查研究.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56]
曹凤枝.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二次开发”的调查研究.郑州: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7]
许玲玲.初中化学教材插图使用的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58]
丁鸣.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中“章引言”的使用研究.芜湖: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59]
王元丽.中学化学物质的量读本编写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60]
胡伟.基于核心素养的两型特色化学读本编写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61]
赵朵.高中生化学平衡读本的编写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62]
杨以琳.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校本教材设计与开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63]
罗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素养类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64]
吕耀佳.三维视角下中学化学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65]
沈芹.三个版本初中化学教科书“酸和碱”评价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6]
张淑丹.基于概念图工具的化学教材评价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7]
李长吉,李志朋.课程·教材·教法,2021,41(8):45-50
[68]
王丹艺.全球教育展望,2021,50(8):76-92
[69]
孟宪云.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0):85-90
[70]
方鸿斌.中英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的对比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71]
彭颖.从科学素养的角度比较人教版和翰林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部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2]
张婷,姜建文.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9):16-22
[73]
欧阳欣仪,钱扬义,邓嘉欣.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3):6-12
[74]
陈文革,吴建平.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5):11-16,35
[75]
Gkitzia V,Salta K,Tzougraki C.Chemist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1,12(1):5-14
[76]
朱华,肖清清.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