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专论
|
|
|
|
|
|
缄默知识理论及其化学教育意义 |
陈世华1, 董丰钧2 |
1. 湖北郧西县第三中学 442628; 2. 湖北郧阳中学 442000 |
|
Tacit Knowledge Theory and its Chemical Instructive Consequence |
CHEN Shihua1, DONG Fengjun 2 |
Yunxi NO3.Middle School,Yunxi,Hubei 442628 ,China |
|
摘要:本文概述了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的产生与内涵 ,并努力结合缄默知识理论对我国当前化学教育现状进行反思 ,初步探讨它对现代化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启示。
|
|
关键词: 个体知识,
缄默知识,
化学教育
|
|
引用本文: |
陈世华, 董丰钧. 缄默知识理论及其化学教育意义[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2, 23(11): 4-8,33
|
|
[1] |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
[2] |
石中英.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6)
|
[3] |
刘知新,王祖浩.化学教学系统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
[4] |
吕渭源,杨森.教育科研的障碍.湖北教育,2002,(1、3)
|
|
|
|
|
|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