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介绍
|
|
|
|
|
|
C1化学 |
丁学军1, 金卫红2, 尹冬冬3 |
1. 贵州毕节师专,551700 2. 浙江舟山师专,316000 3.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00875 |
|
C1 Chemistry |
Ding Xuejun1 |
|
摘要:以CO/H2、CH3OH、CH4、CO2为主要原料的C1化学,将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兴起,发展C1化学可以缓解日趋枯竭的石油资源危机,延续人类不可缺少的能源及化工生产。本大概述了C1化学的发展现状以及研究方向,展现了C1化学的基本框架。同时,还从能源、资源、经济、生态等方面论述了发展C1化学的重要意义:未来的世界必须发展C1化学,C1化学必将为未来世界造福。
|
|
|
引用本文: |
丁学军, 金卫红, 尹冬冬. C1化学[J].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3, 14(4): 8-12
|
|
[1] |
李智渝,化学通报,(4),13,(1992).
|
[2] |
"数理化信息•2",辽宁教育出版社272-293.(1986).
|
[3] |
国家自然科学荃金委员会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人项日简介",科学出版社.59-60(1986-1990).
|
[4] |
[德] H.Grunewald编,"未来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45-47,(1990).
|
[5] |
郭树才,"煤化学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
|
[6] |
[日]催化学会编,"C1化学一创造未来的化学",宇航出版社,(1990).
|
[7] |
P.D.Casar et al,J.Cata1, 56,174(1979).
|
[8] |
关玉德等,燃料化学学报,1l(2),77(1983).
|
[9] |
中科院数理化学局等编,化学进展一学科调查报告,5辑,1-10,20-28 (1991).[1O] [西德]K、韦瑟麦尔等著,"工业有机化学重要原料和中间体",化工出版社,(1986).
|
[11] |
郭建权等."有机过渡金属化学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55-95(1992),
|
[12] |
参考消息,1992年12月21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