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
|
|
|
|
|
维尔纳“冒失”论配位 |
凌永乐 |
北京化工学院 100013 |
|
|
摘要:19世纪50年代里元素的化合价概念被提出后得到了广泛承认和发展。当时的化学家们纷纷用各种原子联结的图解式、化学式来表示各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化合物的分子组成。这在有机化合物中是成功的,但是在无机化合物中却遇到困难,特别是一些稳定的、复杂的化合物,例如 CoCl3·6NH3。
|
|
|
引用本文: |
凌永乐. 维尔纳“冒失”论配位[J].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3, 14(6): 55-58
|
|
[1] |
Kauffman,George B.,Inorganic Coordination Compounds, (1981).
|
[2] |
Bemal,Ivan and Kauffman,George B.,The Spontaneous Resolution of Cis-Sis[ethylenediamine]dinitrocobalt(Ⅲ)Salts,J.Chem.Edu.,64,(7),(1987).
|
[3] |
Mickey,Charles A.,Some Aspects of Coordination Chentistry,J.Chem.Edu.,58,(3),(1981).
|
[4] |
Ihde,Aaron J.,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emistry(1964).
|
[5] |
戴安邦,配位化学创建人—韦尔纳,化学通报,(10),(1992)。
|
|
|
|
|
|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