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讨论与思考
|
碘钟反应测定反应级数中的试剂因素分析
沈家国1 , 杨涛2 , 吴思展1
1. 铜仁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贵州铜仁 554300; 2. 铜仁学院生物与农林工程学院 贵州铜仁 554300
Influence of Key Reagents in Reaction Order Determination through Iodine Clock Reaction
SHEN Jia-Guo1 , YANG Tao2 , WU Si-Zhan1
1. College of Materi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China; 2.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ngineering,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China
摘要: 分析了(NH4)2S2O8和KI反应级数测定的实验, 认为(NH4)2S2O8和KI的变质会引起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非线性关系, 变化过大时无法正确测得反应级数。(1)(NH4)2S2O8或KI部分变质, 非线性变化突出, 数学处理可采用有效浓度法扣除变质部分。一般主要是(NH4)2S2O8的变质, 用Na2SO3或Na2S2O3预先处理(NH4)2S2O8产生的中间氧化性物质, 可测得正确的反应级数, 也可简化数学处理。(2)测速剂Na2S2O3的用量过大或过小, 均会导致反应速率与(NH4)2S2O8浓度的非线性关系。Na2S2O3的用量较大时, 应使用反应进程系数将平均速率校正为初始速率;而Na2S2O3的用量过小时, 则操作的随机性误差将增大;只有Na2S2O3的用量适中时, 平均速率与初始速率的差别较小, 无需校正。该分析有助于理解反应级数的测定原理, 其校正措施可得到较理想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反应级数 ,
线性校正 ,
实验理论教学
通讯作者:
沈家国
E-mail: 13765683273@163.com
引用本文:
沈家国, 杨涛, 吴思展. 碘钟反应测定反应级数中的试剂因素分析[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12): 70-76
[1]
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实验.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17-121
[2]
董宝庆, 张毅红.云南化工, 1985(3):22-28
[3]
谭奇生.重庆师范学院学报, 1991, 8(2):59-63
[4]
李树新.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1997, 5(2):47-50
[5]
潘吉平. 洛阳大学学报, 1996, 11(4):80-83
[6]
吕俊芳, 刘启瑞.延安大学学报, 2004, 23(1):67-70
[7]
霍文, 段漓童, 刘正猛.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5):649-650
[8]
耿洪彬, 车林静.山东环境, 1998(6):21-22
[9]
郭俊明, 黄兆龙.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2):1-4, 18
[10]
赵晓东, 栗松涛, 贾朝霞.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0(2):231-233
[11]
汪德先, 刘华卿.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2):87-90
[12]
许绍权.大学化学, 1990(2):49
[13]
梁华定, 林彩萍.台州师专学报, 1995(3):46-49
[14]
沈家国, 张敏, 吴思展.铜仁学院学报, 2010(4):135-139,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