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社会
|
VOC的危害及回收与处理技术
赵琳1 , 张英锋1 , 李荣焕2 , 马子川2
1.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秦皇岛 066006; 2. 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石家庄 050024
Harms, Recycling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VOC
ZHAO-Lin1 , ZHANG Ying-Feng1 , LI Rong-Huan2 , MA Zi-Chuan2
1. No.1 High School in Qinhuangdao City of Hebei Province, Qinhuangdao 066000, China; 2.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 Scienc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24, China
摘要: 介绍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来源、种类及其危害,简述了包括冷凝、吸附、吸收、膜分离等回收技术和燃烧、低温等离子体、光催化降解、微生物净化等处理技术。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危害 ,
回收技术 ,
处理技术
基金资助: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13040153研究成果;秦皇岛市张英锋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资助
通讯作者:
张英锋
E-mail: zyfbnu@163.com
引用本文:
赵琳, 张英锋, 李荣焕, 马子川. VOC的危害及回收与处理技术[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16): 1-6
[1]
陆思华,白郁华,张广山,等.环境科学学报, 2006 (5):757-763
[2]
国家环境保护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1-13
[3]
汪涵,郭桂悦,周玉莹,等.化工进展, 1999 (8): 1833-1841
[4]
诺埃尔· 德 ·内韦尔.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2版. 胡敏, 谢绍东,等,译.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5]
林立,鲁君,马英歌,等.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5),12-16
[6]
马超,薛志钢,李树文,等.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2,2(2)103-109
[7]
谢绍东,于淼,姜明.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 1933-1939
[8]
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
闫勇.化工进展, 1996 (5):26-28,40[ZK)]
[10]
[ZK(#]褚海林,毛本将,杨睿辍.环境技术, 2005(6):29-31
[11]
杨丹凤,袭著革,李官贤.中国公共卫生,2002,18(l):107-108
[12]
翁棣,张艳,楼婷婷,等.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5):32-36
[13]
李坚,马广大.环境工程,1999,17(3):30-32
[14]
晏乃强,吴祖成,施耀,等.环境科学,1999,20(1):11-14
[15]
毛国柱.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净化有机废气研究.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3
[16]
王长林.颗粒活性炭表面改性技术净化多组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研究.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 2004
[17]
Kosusko Michael, Nunez Carlos M. J. Air Waste Mange. Assoc.,1995,40(2): 254-259
[18]
方磊,张永春,周锦霞,等.广州化学,2008(1):73-78
[19]
王海林,张国宁,聂磊,等.环境科学,2011,32(12):3462-3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