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讨论与思考
|
|
|
|
|
|
分子中含价层孤对电子的原子构型的判断方法 |
秦志强 |
山西长治医学院化学教研室 长治 046000 |
|
Methods for Distinguishing Configurations of Atom with Lone Pair Valence Electrons in Molecules |
QIN Zhi-Qiang |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Changzhi 046000, China |
|
摘要:依据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离域π键和实例,总结出了分子中含价层孤对电子原子构型的判断法,其内容为含有2对或3对孤对电子的原子(如F)可以存在sp1、sp2、sp3 3种杂化,若其相连的中心原子为sp1杂化,则该原子也为sp1杂化(如HC≡CF);若其相连的中心原子为sp2杂化,则该原子也为sp2杂化(如H2C=CHF);若其相连的中心原子为sp3杂化,则该原子也为sp3杂化(如CH3F)。含有1对孤对电子的原子(如N)可以存在sp2、sp3 2种杂化,若其相连的中心原子为sp1或sp2杂化,则该原子均为sp2杂化(如HC≡CNH2和H2C=CHNH2);若其相连的中心原子为sp3杂化,则该原子为sp3杂化(如CH3NH2)。并讨论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及举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
|
|
关键词: 中心原子构型,
含价层孤对电子原子构型,
杂化
|
|
基金资助: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改革医用有机化学教学,探索临床专业“拓展型”人才培养模式(GH-11072);长治医学院课题——改革有机化学教学,培养临床专业“拓展型”人才 |
通讯作者:
秦志强
E-mail: qinzqczyxy3@163.com
|
引用本文: |
秦志强. 分子中含价层孤对电子的原子构型的判断方法[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16): 71-75
|
|
[1] |
魏祖期.基础化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4
|
[2] |
陆涛.有机化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
|
[3] |
魏祖期.基础化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0-203
|
[4] |
慕慧.基础化学.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61
|
[5] |
吕以仙.有机化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
|
[6] |
慕慧.基础化学.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64-265
|
[7] |
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148
|
[8] |
吕以仙.有机化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
|
[9] |
倪沛洲.有机化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5
|
[10] |
吕以仙.有机化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4
|
[11] |
陆涛.有机化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07
|
[12] |
王积涛,王永梅,张宝申,等.有机化学.3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565
|
[13] |
陆涛.有机化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3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