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
|
|
|
|
|
促进知识意义生成的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
张发新 |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1100 |
|
Chemistry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Promoting Generation of Knowledge Meaning |
ZHANG Fa-Xin |
Jiangning Senior High School, Nanjing 211100, China |
|
摘要:在论述化学知识具有“认识发展”“情感陶冶”和“精神润泽”等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化学教学中知识意义生成的2种方式:通过知识与实践之间“交往”与“对话”,引发知识意义的生成;通过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相联系,促进知识意义的生成。阐述了促进知识意义生成的3种主要教学策略:在问题情境中强化知识结构的形成,实现学生认知与知识意义的有效关联;用生活逻辑来统整知识逻辑,丰富化学知识的意义;创设真实的情境,实现化学知识意义的增值。
|
|
关键词: 知识意义,
化学教学,
教学策略,
认识发展
|
|
基金资助: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终身发展理念下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智慧生成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D/2011/02/316) |
通讯作者:
张发新
E-mail: zhangfx@jnsms.com
|
引用本文: |
张发新. 促进知识意义生成的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6, 37(17): 39-43
|
|
[1] |
伍远岳.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10):57-61
|
[2] |
吴支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4):56-59
|
[3] |
靖国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12-15
|
[4] |
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8-40,114
|
[5] |
钟启泉.教育研究,2001(3):33-39,
|
[6] |
李香娥.现代教育管理,2009(7):67-69.
|
[7] |
高杰,王磊,刘银,等.化学教育,2014,35(21):20-23
|
[1] |
刘琳然, 文静, 冉鸣.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实验设计[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 41(7): 61-6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