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
化学教学中“规训现象”的剖析与对策研究
刘秀英1 , 吴晗清1,2
1.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100048; 2.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北京 100048
Analysis of Discipline Phenomenon in Chemistry Concept Teaching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Xiu-Ying1 , WU Han-Qing1,2
1. College of Educatio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China; 2. College of Chemistry Educatio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摘要: 课堂实践考察表明,当前化学概念教学中以“规训”为主。主要原因是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无视概念形成的历程,忽略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代替学生对知识进行整齐划一的总结等,导致高耗低效,师生效能感降低。基于催化剂、勒夏特列原理等案例的分析,提出概念、原理等教学的变革性策略是:从学生的已有基础出发,以实验探究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在合作与讨论过程中展示学生不同的概念思维,让学生在主体体验中由科学事实、现象抽象出科学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规训 ,
化学教学 ,
概念教学 ,
科学素养
基金资助: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高中生科学素养形成机制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HA130257)
通讯作者:
吴晗清,E-mail:wuhanqing81@aliyun.com
E-mail: wuhanqing81@aliyun.com
引用本文:
刘秀英, 吴晗清. 化学教学中“规训现象”的剖析与对策研究[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15): 15-19
[1]
王恩华. 理工高教研究, 2010(2):12-16
[2]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 刘北成, 杨远缨, 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375
[3]
严春友.西方哲学名著导读.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58
[4]
涂又光.中国高等教育史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1:327
[5]
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 伍中友,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167
[6]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38
[7]
吴晗清,马薇.教学与管理, 2013(3):76-79
[8]
吴晗清.中国教育学刊, 2014(3):67-70
[9]
杜威.杜威教育名篇.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6
[10]
吴晗清,李政,马薇.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4(3):74
[11]
施良方.学习论.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221
[1]
刘琳然, 文静, 冉鸣.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实验设计 [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 41(7):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