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
|
|
|
|
|
从百年诺贝尔科学奖看有机合成的发展 |
汪丰云1, 吴凤兮1, 程红梅2 |
1.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2.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安徽芜湖 241000 |
|
Development of Organic Synthesis from Perspective of the Nobel Prize in Science |
WANG Feng-Yun1, WU Feng-Xi1, CHENG Hong-Mei2 |
1.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2.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Wuhu 241000, China |
|
摘要:统计百年来诺贝尔科学奖发现,有机合成化学发展经历了经典有机合成阶段、有机合成艺术阶段和科学设计阶段,预示着有机合成将继续在新试剂、新反应、新方法、新理论的发现等方面取得很大的发展,在化学生物学、分子工程和绿色化学领域里有广阔的前景。
|
|
关键词: 诺贝尔科学奖,
有机合成,
化学生物学,
分子工程
|
|
通讯作者:
汪丰云
E-mail: wfy864@mail.ahnu.edu.cn
|
引用本文: |
汪丰云, 吴凤兮, 程红梅. 从百年诺贝尔科学奖看有机合成的发展[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2): 89-96
|
|
[1] |
郭瑞霞, 李力更, 王于方,等.中草药,2015,46(14):2019-2033
|
[2] |
付炎,王于方,李力更,等.中草药,2016,47(21):3749-3765
|
[3] |
顾家山,汪丰云,余妍霞.诺贝尔科学奖与科学精神.2版.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9
|
[4] |
叶常青.有机化学,1991(11):335-336
|
[5] |
李骘,刘诣,李力更.中草药,2013,44(18):2630-2633
|
[6] |
吴毓林,陈耀全.化学进展,1994,6(4):294-300
|
[7] |
廖春阳,孙立力,李声时.自然杂志,2001,23(6):349-356
|
[8] |
陈垚, 赖文勇, 解令海.科学通报,2011,56(13):995-1006
|
[9] |
方陵生.世界科学,2010(11):15
|
[10] |
唐蜜.SciFinder助力有机合成化学研究.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成都,2012
|
[11] |
方圆圆, 刘克文. 化学教育, 2015,36(24):1-6
|
[12] |
黄甫, 赵伟, 车延科,等. 化学教育,2016,37(22):1-5
|
[13] |
李川.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38(8):1-8
|
[14] |
林水啸, 林默君.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8,39(8):1-6
|
[15] |
李川,王磊. 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12):1-10
|
[16] |
吴毓林,龙亚秋.大学化学,2001,16(3):1-6
|
[17] |
方岩雄, 熊绪杰, 王亚莉.合成化学,2003,11(3):213-21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