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教学研究
|
|
|
|
|
|
《天工开物》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
戴家琪, 郑柳萍** |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
|
Application of Tian Gong Kai Wu in Chemistry Classroom |
DAI Jia-Qi, ZHENG Liu-Ping*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
|
摘要:分析了传统文化进入化学课堂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对《天工开物》与高中化学契合的内容进行整理,列举其在化学课堂导入、工艺流程教学及试题编制等方面的应用并运用于实践,并就如何促进传统文化更好地应用于化学课堂提出建议。
|
|
关键词: 天工开物,
传统文化,
化学教育,
化学素养
|
|
基金资助:*2020年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化学+生物'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研究”(FBJG20200345) |
通讯作者:
**E-mail:zlpfjnu@163.com
|
引用本文: |
戴家琪, 郑柳萍. 《天工开物》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5): 50-53
|
|
[1] |
王后雄, 孙建明. 化学教育, 2014, 35 (1): 4-7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人民日报, 2014-09-05 (6)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
|
[4] |
潘吉星. 天工开物.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1: 68-205
|
[5] |
陈亦人. 台州学院学报, 2003, 25(3): 80-84
|
[6] |
罗珊.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研究.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7-8
|
[7] |
赵铭. 化学教学, 2017(6):82-85
|
[8] |
汪建国. 中国酿造, 2008(20):100-102
|
[9] |
陈磊磊.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5): 11-13
|
|
|
|
|
|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