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视点
|
科学本质认识的发展及对近代中学化学教育的影响*
王群盛1 , 莫尊理2**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2.西北师范大学化工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Development of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of Science in Modern China and Its Influence on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Education
WANG Qun-Sheng1 , MO Zun-Li2**
1. College of Education,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2.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摘要: 形成良好的科学本质认识是现代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自科学传入近代中国以来,受传统思想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本土化的科学本质认识,这使得在化学教育中提倡的科学本质不能一味追求与西方的同一。我国近代的本土科学本质的认识分为器物本质认识、方法本质认识和文化本质认识等3个阶段,它进一步使化学教育的教学目标由掌握技术转变为注重思想,教学内容从学习具体知识转变为超越知识本体,教学方法从单一讲授发展为多样教学,学科地位由传统教育的附庸品转变为必要的学科教育。近代本土科学本质认识对化学教育的发展有引导作用,此外其物质价值与救国思想突出的特点,也进一步指出平衡物质精神价值、优化本土科学本质认识的重要性。西方化学教育中的科学理念对我国化学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要注意化学教育在我国开展过程中,其自身发展路径、时代背景等差异,这不但是为进一步让化学教育的发展契合社会需求,同时也更加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关键词: 近代科学教育 ,
科学本质认识 ,
传统思想 ,
化学教育
通讯作者:
*E-mail:mozl@163.com
引用本文:
王群盛, 莫尊理. 科学本质认识的发展及对近代中学化学教育的影响* [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 43(17): 7-13
[1]
段治文. 历史研究,1990,37(6):112-123
[2]
史革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7(6):25-35
[3]
李醒民. 什么是科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59
[4]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81
[5]
江家发, 丁婉婉.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23):92-96
[6]
韦光. 化学教学,2012(8):69-72
[7]
张家治. 化学教育史.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418-441
[8]
任鸿隽. 科学,2014,66(2):1-2
[9]
曲铁华, 袁媛.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5):21-24
[10]
李醒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78(3):55-63
[11]
璩鑫圭, 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31
[12]
课程教材研究所.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化学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5
[13]
江家发, 杨盼.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5):104-112
[14]
郭震, 钟晓媛.化学教学,2018(4):8-12
[15]
陈竞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5(7):43-49
[16]
王伦信, 樊冬梅,陈洪杰,等.中国近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史.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19-22,80
[17]
江家发, 夏梅.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3):109-113
[18]
江家发, 丁婉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23):104-108
[19]
曲铁华, 李娟.东北师大学报,2003,53(6):102-110
[20]
刘正平.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1
[21]
吴国盛. 什么是科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6-7
[22]
丁邦平. 科学教育导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