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例
|
|
|
|
|
|
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化学微项目教学实践与反思*——以“溶液的形成”为例 |
张军1, 吴永才2** |
1.无锡市东北塘中学 江苏无锡 214191;
2.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无锡 214001 |
|
Micro-Project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Formation of Solu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Based on Real Situations |
ZHANG Jun1, WU Yong-Cai2** |
1. Wuxi DongBeiTang Middle School, Wuxi 214191, China;
2. Wuxi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Wuxi 214001,China |
|
摘要:以“溶液的形成”为例进行微项目教学实践,选择学生熟悉的护手霜为主题情境,巧妙设计了“原料分散”“微观探秘”“辨识活动”“对比实验”“感知乳化”等系列微项目活动,通过情境不断地设置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反思、修正并最终形成更完善的概念,在环环相扣的探究活动中使学生自主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通过制作“护手霜”将“溶解”和“乳化”串联,感知溶液,感受乳化,感悟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
|
关键词: 真实情境,
微项目教学,
溶液的形成,
学科素养
|
|
基金资助:*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第十二期立项课题“中学化学教学关键问题的实践研究”(2017JK12-L085) |
通讯作者:
**E-mail:478708664@qq.com
|
引用本文: |
张军, 吴永才. 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化学微项目教学实践与反思*——以“溶液的形成”为例[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 43(17): 41-46
|
|
[1] |
Joseph S K, Charlene M C.中小学科学教学——项目式学习的方法与策略.5版.王磊,译.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6-11
|
[2] |
邓铨. 教育界,2020(23):8-9,12
|
[3] |
金陵.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05-207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5] |
薛静, 张惠君,黄梅.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3):34-40
|
[6] |
刘艳. 化学教与学,2019(9):34-35,39
|
[7] |
胡珺晶, 吴永才.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15):29-33
|
[8] |
Jonaseen D H.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郑太年,任友群,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2-67,135
|
[9] |
黄海燕.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54-5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