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评价 
																		 
									
										
		  							 
          							
		  			
    
	|
 
	
	
	
	  
        						 
      						
      					 
  					 
					
    					 
   					 
   										
    					新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本质教育内容研究*   
  					 
  					  										
						张兰1,2 , 李培星1 , 张文华1**  
					 
															
						1.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湖北武汉 430097;  
2.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 四川成都 610000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ntent of Nature of Science in New and Old Se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Curriculum Standards  
  					 
  					  					  					
						ZHANG Lan1,2 , LI Pei-Xing1 , ZHANG Wen-Hua1**  
					 
															
						1. College of Chemistr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97, China; 
2. No.2 Middle School of Wenjiang Chengdu,Chengdu 610000,China 
					   
									
				
				
					
						
							
								
									
										
											
                        					 
												
													
													    
													    	
									 
								 
								
																										
													    
													    		                            																		 
  														 
		                            																	    摘要: 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理科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科学本质教育对中学生科学素养发展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在构建科学本质内容、呈现方式、复杂度等三维分析框架基础上,对2003年版和2017年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条目中呈现的科学本质教育内容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发现2017年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本质教育内容表现维度更全面,2版课程标准在科学本质内容上呈现方式占比皆为隐性大于显性,进阶性体现略有不足。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挖掘科学本质教育内容载体,融合化学学科知识;加强对科学本质教育价值的认识,建立评价体系;重视科学本质内容的多维整合,体现进阶性。
																										     
													    
													    	
															 
														 
												  		 
												         
												        														
															关键词:  高中化学 , 
																																课程标准 , 
																																科学本质  
																																  
															 
														 
																												
														
															
															    															        
															    															 
														 
														 																												
															基金资助: *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教师教育专项资金科研项目(项目号:CCNUTEI 202107);2021年度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号:202109) 
														 
																											    														
															
															通讯作者: 
																**  E-mail:wenhuazhang0911@126.com   
																													     		 
													     	 
														 
																																									
													
														
															引用本文:     
														 
														
															
																张兰, 李培星, 张文华. 新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本质教育内容研究* [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 43(21):                         	27-33
                             
															 
														 
														 
														
														
													
												 
												
												
													
																																													
																	[1]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NSTA Position Statement: The Nature of Science [EB/OL]. (20200104).http://www.nsta.org/about/positions/natureofscience.aspx.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82-83
														     																	     
																	 
																  
																															
																	[5] 
																	 
														     			Summers R, Alameh S, Brunner J, et al.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19,56(9):1234-1268
														     																	     
																	 
																  
																															
																	[6] 
																	 
														     			Olson J K. Sci&Educ, 2018(27):637-660
														     																	     
																	 
																  
																															
																	[7] 
																	 
														     			严文法. 高中生科学本质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135-147
														     																	     
																	 
																  
																															
																	[8] 
																	 
														     			武志伟, 苏玉成. 物理教师, 2018,39(7):62-65
														     																	     
																	 
																  
																															
																	[9] 
																	 
														     			梁玮. 教学研究, 2015,38(1):112-117
														     																	     
																	 
																  
																															
																	[10] 
																	 
														     			Lederman N G, Abd-El-Khalick F, Schwartz R.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Education. Australia:Springer Netherlands, 2015:704-708
														     																	     
																	 
																  
																															
																	[11] 
																	 
														     			张雪, 张静, 姚建欣. 全球教育展望, 2020,49(7):106-118
														     																	     
																	 
																  
																															
																	[12] 
																	 
														     			Upahi J E, Ramnarain U, Ishola I S.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2020(50):1321-1339
														     																	     
																	 
																  
																															
																	[13] 
																	 
														     			Bell R L, Matkins J J, Gansneder B M.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11,48(4):414-436
														     																	     
																	 
																  
																															
																	[14] 
																	 
														     			Brunner J L,Abd-El-Khalick F.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20,57(2):154-183
														     																	     
																	 
																  
																															
																	[15] 
																	 
														     			杨杰, 郭玉英. 课程·教材·教法, 2019,39(7):113-119
														     																	     
																	 
																  
																															
																	[16] 
																	 
														     			梁永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12):31-33
														     																	     
																	 
																  
																															
																	[17] 
																	 
														     			刘前树, 李广洲. 教育研究与评论: 中学教育教学, 2010(6):10-15
														     																	     
																	 
																  
																															
																	[18] 
																	 
														     			任佩璐, 张兵荣. 物理教师, 2021,42(13):2-6
														     																	     
																	 
																  
																															
																	[19] 
																	 
														     			刘晟, 刘恩山. 教育学报, 2012,8(2):81-87
														     																	     
																	 
																  
																															
																	[20] 
																	 
														     			石凯丽, 刘瑞, 冯华宇.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40(6):56-60
														     																	     
																	 
																  
																															
																	[21] 
																	 
														     			Akerson V L, Abd-El-Khalick F S.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13(40):1025-1049
														     																	     
																	 
																  
																															
																	[22] 
																	 
														     			罗小凤, 刘瑞,甘功露.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41(10):61-66
														     																	     
																	 
																  
																															
																	[23] 
																	 
														     			赵亚杰, 刘瑞,罗小凤.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41(9):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