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教学研究
|
|
|
|
|
|
化学课堂结构的教学行为解读 |
娄延果, 郑长龙, 盖立春, 历晶 |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吉林长春 130024 |
|
|
摘要:从教学行为的视角看化学课堂教学,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共生共存,形成"教学行为对";若干个教学行为对按一定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教学行为链”,也就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若干个教学行为链组合起来形成“教学板块”,就可完成一个明确的教学任务。这样,就以教学行为为基础,以复杂性科学的系统论、融贯论为指导,从另一视角认识了化学课堂的结构,这对于课堂观察、教学设计、教学行为优化等研究以及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
关键词: 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对,
教学行为链,
教学板块,
化学课堂结构,
课堂观察
|
|
基金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A880013);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GH08070);吉林省社会基金项目(2008BJYX05);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特色项目(NENU-SKC2007012) |
引用本文: |
娄延果, 郑长龙, 盖立春, 历晶. 化学课堂结构的教学行为解读[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6): 44-46
|
|
[1] |
天津一中化学组. 中学化学教学过程最优化初探. 化学教学, 1984, (3)
|
[2] |
刘永舜等. 初中化学"启发-讨论" 式教法的探研. 化学教育, 1990, (2)
|
[3] |
刘知新, 王组浩. 化学教学系统论.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174
|
[4] |
黄欣荣. 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 103, 111
|
[5] |
苗东升. 系统科学精要.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8
|
[6] |
娄延果, 郑长龙.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4): 139-144
|
|
[7]
|
|
[8]
|
[9] |
沈小峰等. 自组织的哲学.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 14, 16, 23-43
|
[10] |
郑长龙.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新论. 东北师范大学自编教材(内部资料). 2006: 106
|
|
|
|
|
|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