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学
|
|
|
|
|
|
适应新工科建设的“计算化学与应用”教学模式* |
聂小娃**, 郭新闻 |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辽宁大连 116024 |
|
Teaching Mode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and Application” Adapting to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
NIE Xiao-Wa**, GUO Xin-Wen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ine Chemicals,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
|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理论为基础,实践为主线;育人为目的,能力为目标”作为基本原则,建立一种适应当代新工科建设的“计算化学与应用”新教学模式。形成优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前沿、学习与研究”相融合的教学组织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所设计的新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化学、工程等多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凸显新工科特色。建立了符合新工科建设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
|
关键词: 计算化学与应用,
教学改革,
新工科建设,
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
|
基金资助:*大连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B2022024) |
通讯作者:
**E-mail:niexiaowa@dlut.edu.cn
|
引用本文: |
聂小娃, 郭新闻. 适应新工科建设的“计算化学与应用”教学模式*[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 44(10): 45-50
|
|
[1] |
柏一慧, 贾似藐, 王艺璇, 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2):107-113
|
[2] |
张汝波, 张绍文.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24):53-56
|
[3] |
冯刚, 石鎏, 张荣斌, 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22):89-94
|
[4] |
刘晓东, 冉鸣, 潘文慧. 化学教育,2016,37(15):46-50
|
[5] |
鄢红, 郭广生, 张常群. 中国大学教学,2006(3):17-18
|
[6] |
袁汝明, 傅强, 傅钢.大学化学,2020,35(9):141-147
|
[7] |
许秀芳. 大学化学,2017,32(2):23-28
|
[8] |
许秀芳.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8):105-108
|
[9] |
樊桂兰, 许秀芳. 大学化学,2018,33(1): 49-53
|
[10] |
王溢磊, 李隽. 大学化学, 2018,33(10):25-32
|
[11] |
李晓艳, 张怀玉, 孟令鹏, 等.大学化学,2022,37(12):74-80
|
[12] |
Xie T Z, Wang J Y, Ding F S, et al. Journal of CO2 Utilization, 2017, 19:202-2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