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评价
|
|
|
|
|
|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印染工艺 |
袁珍, 姜建文* |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2 |
|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hemistry Curriculum “Printing and Dyeing Technology”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YUAN Zhen, JIANG Jian-Wen*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 China |
|
摘要:介绍以“印染工艺”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开发,反映古代传统印染工艺向现代印染工艺转变的过程,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体现传统文化发展与变迁中与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印染工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包括确定主题、可行性分析、明确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等。此外还分析了课程特色,并就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出建议。
|
|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化学校本课程,
开发与实施,
印染工艺
|
|
通讯作者:
*E-mail:jjw999@163.com
|
引用本文: |
袁珍, 姜建文.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印染工艺[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 44(21): 23-34
|
|
[1] |
李群, 王荣珍. 课程·教材·教法, 2018,38(3): 101-105
|
[2] |
张岱年,方克立. 中国文化概论.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
|
[3] |
魏锐, 刘坚, 白新文,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38(2): 20-28
|
[4]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2019(00): 14-23
|
[5]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2019(00): 3-13
|
[6] |
钟晓媛, 郭震. 课程·教材·教法, 2019,39(12): 133-138
|
[7] |
岳云华. 化学教学, 2013 (3): 11-13
|
[8] |
李书霞. 化学教学, 2015(3): 12-15
|
[9] |
陈潇潇. 化学教育, 2014,35(13): 4-6
|
[10] |
严赞开. 化学教学, 2015(11): 23-26
|
[11] |
罗静卿, 吴淑花, 于乃佳. 化学教学, 2021(5): 26-30
|
[12] |
沈明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41(9): 57-61
|
[13] |
赵丰. 丝绸, 1984(3): 54-57
|
[14] |
吴波, 汪泽幸, 陈镇,等. 国际纺织导报, 2019,47(6): 28-30,32,50
|
[15] |
鲍小龙, 刘月蕊. 丝绸, 2007(10): 50-52
|
[16] |
王玮. 四川丝绸, 2007(3): 52-54
|
[17] |
巩继贤, 王富邦, 任燕飞,等.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33(4): 114-119,131
|
[18] |
梁娟, 吴晋川, 韩丽娟,等. 印染, 2017,43(5): 32-36
|
[19] |
张弛, 崔永珠. 针织工业, 2009(1): 75-78
|
[20] |
董妍, 吕才有. 中国茶叶加工, 2011(1): 21-22,27
|
[21] |
赵丰. 中国农史, 1988(3): 77-82
|
[22] |
卢禁, 段宝忠.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2,39(2): 134-138
|
[23] |
廖江波. 夏布源流及其工艺与布艺研究. 上海:东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8
|
[24] |
李玉芳. 几种常见中国古代天然植物染料的分析鉴定研究. 北京: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20
|
[25] |
刘一萍, 卢明, 吴大洋. 丝绸, 2014,51(11): 67-72
|
[26] |
杜燕孙. 国产植物染料染色法.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8:1-2
|
[27] |
蔡效猛, 郑雨. 印染助剂, 2018,35(3): 5-8
|
[28] |
巩继贤, 李辉芹. 北京纺织, 2002(5): 25-27
|
[29] |
杨璧玲. 染整技术, 2008(3): 13-15
|
[30] |
姜秀增.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8,47(7): 61-68,73
|
[31] |
刘昆, 巩继贤, 李辉芹,等. 针织工业, 2018(3): 56-58
|
[32] |
榕嘉. 丝绸, 1991(1): 45-48,5
|
[33] |
姚继明, 吴远明.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3,21(4): 13-18
|
[34] |
邱滔, 朱超华, 徐圃清,等.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9,21(1): 38-41
|
[35] |
黄丽玲. 建青黛加工技术研究.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
[36] |
刘红丹, 朱泉, 商成杰. 印染, 2012,38(9): 10-13,29
|
[37] |
鲁丹丹, 鲍正壮, 周捷. 染整技术, 2019,41(5): 14-18
|
[38] |
王晓雪, 唐立华.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1): 54-55
|
[39] |
景江, 肖秀婵, 周筝,等. 印染助剂, 2018,35(6): 8-12
|
[40] |
陈云龙, 任建英, 曾莹. 课程·教材·教法, 2019,39(12): 89-9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