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教材·评价
																		 | 
									
										
		  							 | 
          							
		  			
   
	|
 
	
	
	
	  | 
        						 
      						 
      					 | 
  					 
					
    					 | 
   					 
   										
    					| 持续改进理念下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PDCA循环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 王会东1**, 陆明玉2, 张歆皓1, 王凯1, 杨素华1 | 
					 
															
						1.赤峰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  2.赤峰学院研究生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 | 
					 
					  					
    					 | 
   					 
   					
   										
    					|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PDCA Cycle Mode of Curriculum Assessment System Under the Concept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 
  					 
  					  					  					
						| WANG Hui-Dong1**, LU Ming-Yu2, ZHANG Xin-Hao1, WANG Kai1, YANG Su-Hua1 | 
					 
															
						1.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Life Science,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2. Graduate School,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 
					   
									 
				
				
					
						
							
								
									
										
											
                        					 
												
													
													    | 
													    	
									 | 
								 
								
																										
													    
													    		                            																		 
  														 
		                            																	    摘要:持续改进理念要求从教学管理到课程逐级落实持续改进的评价机制。过程性评价被广泛应用于课程教学评价中,但存在重形式轻反馈、重结果轻改进等缺陷。基于质量管理方法建构了“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改进”教学评价体系的PDCA循环模式。该模式实现了培养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的一致性;“他评—互评—自评—改进”评价循环实现迭代成长性评价;“前测—讲新—内化—巩固”教学循环保障教学目标的符合和达成;“亮考帮”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内驱力。实践表明,教学评价体系的PDCA循环模式可实现以评为学、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指挥棒作用,诊断和改进教学,为持续改进理念在课程中的落地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 
													    
													    	
															 | 
														 
												  		
												        
												        														
															| 关键词: PDCA循环, 
																																持续改进, 
																																过程性评价, 
																																反应工程, 
																																教学改革 
																																  
															 | 
														 
																												
														
															| 
															    															        
															    															 | 
														 
														 																												
															| 基金资助:*赤峰学院2021年度教育教学研究一般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基于BOPPPS模式的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设计”(JYXMY202106);赤峰学院2022年度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化学反应工程”(SFK20221502);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一般项目“低温协同水解COS和CS2的改性γ-Al2O3基催化剂研究”(NJZY22163);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型缀合螺吡喃单元的喹啉、萘酰亚胺类双色荧光分子开关的合成及性质”(NJZZ20190) | 
														 
																											    														
															| 
															通讯作者:
																**E-mail:huidong-724@163.com   
																													     		
													     	 | 
														 
																																									 
													
														
															| 引用本文:    | 
														 
														
															| 
																王会东, 陆明玉, 张歆皓, 王凯, 杨素华. 持续改进理念下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PDCA循环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 44(22):                         	14-22
                             
															 | 
														 
														 |  
														
														
													 
												 
												
												
													
																																													
																	| [1] | 
																	 
														     			李志义,黎青青.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5):6-11
														     																	     
																	 | 
																  
																															
																	| [2] | 
																	 
														     			高凌飚. 课程·教材·教法,2004,24(10):15-19
														     																	     
																	 | 
																  
																															
																	| [3] | 
																	 
														     			李志义. 中国高等教育,2015(Z3):33-35
														     																	     
																	 | 
																  
																															
																	| [4] | 
																	 
														     			吴维宁. 课程·教材·教法,2006,26(6):18-22
														     																	     
																	 | 
																  
																															
																	| [5] | 
																	 
														     			张俊超,李梦云.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19-124
														     																	     
																	 | 
																  
																															
																	| [6] | 
																	 
														     			何春梅. 高教探索,2020(11):36-46
														     																	     
																	 | 
																  
																															
																	| [7] | 
																	 
														     			牛余忠,孙昌梅,马松梅,等.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20):16-21
														     																	     
																	 | 
																  
																															
																	| [8] | 
																	 
														     			蒲文灝,张琦,岳晨,等.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230-231
														     																	     
																	 | 
																  
																															
																	| [9] | 
																	 
														     			黄鑫,周伟涛,王少博,等. 高分子通报,2020(8):74-79
														     																	     
																	 | 
																  
																															
																	| [10] | 
																	 
														     			华尔天,高云,吴向明. 中国高教研究,2018(1):64-68
														     																	     
																	 | 
																  
																															
																	| [11] | 
																	 
														     			吴守蓉,郭晓凤,白石则彦. 中国高教研究,2016(10):78-82
														     																	     
																	 | 
																  
																															
																	| [12] | 
																	 
														     			冯凌云,王彩芳,郭灿彬.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1):217-222
														     																	     
																	 | 
																  
																															
																	| [13] | 
																	 
														     			邓岳川,李鹏,王延霞,等. 测绘工程,2020,29(3):71-75
														     																	     
																	 | 
																  
																															
																	| [14] | 
																	 
														     			程硕,洪溢都.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9(2):243-248
														     																	     
																	 | 
																  
																															
																	| [15] | 
																	 
														     			蓝红莉,王晓荣,周晓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7):200-204
														     																	     
																	 | 
																  
																															
																	| [16] | 
																	 
														     			徐美,王剑,李煦,等.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4):55-59
														     																	     
																	 | 
																  
																															
																	| [17] | 
																	 
														     			张学新. 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21-51
														     																	     
																	 | 
																  
																															
																	| [18] | 
																	 
														     			金涌,程易,颜彬航. 化工学报,2013,64(1):34-4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