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生活·社会
|
穿越中国历史的化学之美*
王萍1** , 王荣霞2 , 饶红华3 , 刘姗姗1
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新材料与化工学院 北京 102617; 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 北京 102617; 3.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 北京 100048
The Beauty of Chemistry Passing Through Chinese History
WANG Ping1** , WANG Rong-Xia2 , RAO Hong-Hua3 , LIU Shan-Shan1
1. School of New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2617, China; 2.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2617, China; 3.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摘要: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很多发明创造从本质上看都与化学相关联。选取了火的使用、陶瓷的制作、金属的冶炼、食盐的生产、炼丹术与火药以及当代中国炼油催化剂之父闵恩泽的故事,从历史的角度讲述化学之美,展现化学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谱写的华美乐章,从化学的视角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素材。
关键词: 美育 ,
化学文化 ,
中国化学史 ,
历史发展
收稿日期: 2024-03-27
基金资助: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立项重点课题(ZD202240);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重点教改项目(ZD202301002)
通讯作者:
**E-mail: wangping13@bipt.edu.cn
引用本文:
王萍, 王荣霞, 饶红华, 刘姗姗. 穿越中国历史的化学之美* [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4, 45(18): 7-13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EB/OL]. (2023-12-20)[2024-03-27].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1/content_6924205.htm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 (2020-10-15)[2024-03-27].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trs=1&ivk_sa=1024320u
[3]
钟鸿英.大学化学,2019, 34 (11):10-20
[4]
庄俊鹏,王涛.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12): 21-26
[5]
刘大华.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9(11):63-64
[6]
史伦.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5 (3): 121
[7]
杜冬梅.兰台世界, 2013 (13): 94-95
[8]
Yang Y, Fu T, Song F, et al.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2022 (205): 110158-110169
[9]
邢东,李坚,王思群.林产工业, 2020, 57(3):15-18,24
[10]
王浩田.知识就是力量, 2022 (11): 42-45
[11]
李文杰.中国古代制陶工程技术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7:1-8
[12]
黄芳,周敏,张蔚,等.非金属矿, 2023, 46(6): 49-52
[13]
石海信,王廷革,王爱荣,等.广东化工, 2018, 45(4): 100-102,117
[14]
刘俊男,易桂花.南方文物, 2020 (4): 115-120
[15]
何堂坤.中国古代金属冶炼和加工工程技术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9:7-11, 55-56, 103-104
[16]
郭静云,邱诗萤,郭立新.南方文物, 2019 (4): 67-82
[17]
裘士京.东南文化, 2006 (2): 40-43
[18]
徐贤恭.中山大学学报, 1977 (3): 57-76
[19]
后德俊,周嘉华.中国古代日用化学工程技术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1:298-303
[20]
刘德林,周志征,刘瑛.中国古代井盐及油气钻采工程技术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0:2
[21]
朱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3, 30(4): 71-76
[22]
容志毅.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 81-86
[23]
张亚洲.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25(6): 743-746
[24]
王兆春.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宋元明清).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7:62-68
[25]
林正仙,吴惠锦,孟志光.化工学报, 1959 (2):89-97
[26]
范壮志,史延强,孙斌,等.现代化工, 2023, 43(7):84-88
[27]
何鸣元.催化学报, 2013, 34(1):10-21
[28]
许帆婷,侯明铉.中国石化, 2012(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