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评价
|
|
|
|
|
|
“化学与交叉学科”课程建设实践* |
张佩瑶1, 李云峰2, 张恺2, 杨柏2** |
1.吉林大学教务处 吉林长春 130012; 2.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
|
Cours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Chemistry and Interdisciplinarity” |
ZHANG Pei-Yao1, LI Yun-Feng2, ZHANG Kai2, YANG Bai2** |
1. Undergraduate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2. College of Chemistr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
|
摘要:“化学与交叉学科”课程是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为拔尖计划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结合课堂讨论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旨在使学生了解与化学相关的几个典型交叉领域的研究前沿进展情况,了解什么是科研,并以知识为载体学习科学研究所需的关键学术技能和素养。“化学与交叉学科”课程以任课教师的研究为基础,同时具有课程内容师生共建的特点,主要介绍了与化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如2023年主要介绍了聚合物光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能源转换材料和器件及生物医学成像检测等4部分内容。“化学与交叉学科”在课程设计和评估模式方面的实践工作对于探索通过科教融汇路径培养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
关键词: 科教融汇,
课程建设,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收稿日期: 2024-01-23
|
基金资助:*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研究课题“化学与交叉学科拔尖人才过程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222052);2023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化学与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LJY202338503202);2023年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化学与交叉学科创新人才过程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23XZD144) |
通讯作者:
**E-mail: byangchem@jlu.edu.cn
|
引用本文: |
张佩瑶, 李云峰, 张恺, 杨柏. “化学与交叉学科”课程建设实践*[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4, 45(18): 22-26
|
|
[1] |
成巍,李卉,李乙,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4):13-16
|
[2] |
郭玉鹏,吕中元,孙俊奇,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4):8-12
|
[3] |
郭东升,阮文娟,朱志昂.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8):70-73
|
[4] |
高焓,赵岩,迟晶,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4):61-64
|
[5] |
刘红云,邵娜,欧阳津,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6):16-20
|
[6] |
约翰·D·布兰斯福特,安·L·布朗,罗德尼·R·科金,等.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2版.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7] |
刘亚斯,李芸君,赵卫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4,45(2):53-58
|
[8] |
崔俊硕,熊英,王月娇.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8):95-100
|
[9] |
Wiliam D,Black P J.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6,22(5):537-54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