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
|
|
|
|
|
盐酸、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
朱壮丽** |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天津 300387 |
|
Experimental Study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the Reaction of Hydrochloric Acid or Sulfuric Acid with Calcium Carbonate |
ZHU Zhuang-Li** |
Faculty of Educatio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
|
摘要:利用pH传感器,选择较低浓度的酸,监测比较碳酸钙与不同酸反应的pH及其变化趋势,从宏观、微观、符号、曲线等4个角度分析反应特征和教学演示。通过理论计算分析证实:在一定条件下,无论是碳酸钙还是大理石,硫酸都会阻碍反应,并在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来;但当初始溶液酸性低于一定值时,硫酸对反应没有阻碍作用。同时,即使阻碍作用存在,硫酸参与的反应,仍可在快速反应阶段释放相当数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可以将其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
|
关键词: 碳酸钙,
硫酸,
盐酸,
数字化实验,
四重表征分析
|
|
基金资助:*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成果2023SK024科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 |
通讯作者:
** E-mail:zlzhu@tjnu.edu.cn
|
引用本文: |
朱壮丽. 盐酸、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4, 45(21): 102-107
|
|
[1] |
王晶, 郑长龙.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113-126
|
[2] |
陈立铭, 李德前, 经雪茜,等.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 44 (9): 56-61
|
[3] |
朱如琴.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11): 34-40
|
[4] |
宋心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 3版.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3-46,61-69
|
[5] |
傅华. 化学教学, 1992(6): 46-46
|
[6] |
陈建欣.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1995, 13(4): 65-66,68
|
[7] |
陈国民.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3(2): 125,143
|
[8] |
王宝权.化学教学, 2012(6): 51-52
|
[9] |
吴孙富.化学教学, 2012(2): 45-46
|
[10] |
徐敏. 中学教育教学, 2018(10): 92-96
|
[11] |
潘智阳, 吕春娇, 刘炳华.化学教学, 2023(6): 76-79
|
[12] |
林建芬, 盛晓婧, 钱扬义. 化学教育, 2015, 36(7): 1-6
|
[13] |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无机化学(上册). 4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24-32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