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
|
|
|
|
|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涵的历史演变 |
王秀红1, 吕微2 |
1.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吉林长春 130024;
2. 辽宁大连市第一中学 160011 |
|
|
摘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对我国历次化学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历史梳理,分析出其变化的特征,以便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涵。
|
|
关键词: 化学课程,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
引用本文: |
王秀红, 吕微.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涵的历史演变[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2): 69-70,72
|
|
[1] |
钟启泉, 崔允, 张华.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2] |
顾明远主编. 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
[3] |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 北京: 人民教育出社, 2001
|
[4] |
江山野主编. 世界中学课程设置博览. 长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9
|
[5] |
陈耀亭, 刘知新等编著. 中学化学教材教法. 第2版,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
|
|
|
|
|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