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天地
|
|
|
|
|
|
物质结构内容呈现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高中化学新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σ键、π键”为例 |
刘彩燕1, 黄秀梅1, 钱扬义1, 邓峰2, 刘海岚3 |
1.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教学与资源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006;
2.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
3. 广州市第47中学 |
|
|
摘要:首先对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高中化学新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中“σ;键、π;键”的内容为例,采用纸笔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定量研究,比较物质结构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
|
关键词: 化学教材,
物质结构内容,
呈现方式,
学习效果,
纸笔测试法
|
|
通讯作者:
钱扬义,Email:qianyy@scnu1edu1.cn
E-mail: qianyy@scnu1edu1.cn
|
引用本文: |
刘彩燕, 黄秀梅, 钱扬义, 邓峰, 刘海岚. 物质结构内容呈现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高中化学新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σ键、π键”为例[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12): 16-19
|
|
[1] |
邓峰,钱扬义等.课程·教材·教法,2006,(3):78-81
|
[2] |
钱扬义.化学教育,1995,(7):18-19
|
[3] |
宋振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2-26
|
[4] |
赵宗芳,吴俊明.课程·教材·教法,2005,(7):70-74
|
[5] |
唐丽玲.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教科书栏目设计特点及利用策略的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
[6] |
唐丽玲,王后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Z1):45-46
|
[7] |
蔡文联,饶志明等.化学教学,2007,(1):26-30
|
[8] |
蔡文联,饶志明等.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2):26-28
|
[9] |
董文娜.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必修化学教材比较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
[10] |
毕华林.化学教育,2005,26(10):17-19、29
|
[11] |
谢小芸.教科书“学材化”研究.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
|
[12] |
王小明.教学论:心理学取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58-159
|
[13] |
吴建国.化学教学,1990,(4):4,5,7
|
[14] |
程慧.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
|
[15] |
钱扬义.化学教育,2004,25(1):13-1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