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材研讨
|
|
|
|
|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化学教科书发展中的问题审视 |
刘一兵 |
湛江师范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 广东湛江 524048 |
|
Review o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xtbooks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
LIU Yibing |
School of Chemi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48, China |
|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化学教科书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有: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与化学教科书发展关系的问题;化学教科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用先进化学知识充实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问题;化学教科书中元素化合物和基础理论的编排关系问题;化学教科书中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结构的匹配问题;学习国外教科书编写的问题等。审视其发展中的问题,揭示其历史发展规律,可以为教科书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
|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科书,
意识形态,
元素化合物,
学科知识结构,
STS教育
|
|
引用本文: |
刘一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化学教科书发展中的问题审视[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3, 34(1): 11-15
|
|
[1] |
范杰.中学化学教学法与实验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8
|
[2] |
刘一兵.化学教育, 2010, 31(6):23-25
|
[3] |
刘灿.作为一个社会文本的化学课本——基于1950年以来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的社会学分析.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4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8: 3
|
[5] |
陆真, 沈婷, 钱海滨.课程·教材·教法.2009, (3): 52-56
|
[6] |
武永兴.课程·教材·教法, 1986, (8): 10-12
|
[7] |
何少华, 毕华林.化学课程论.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54
|
[8] |
张学星.课程·教材·教法, 2006, (9): 73-77
|
[9] |
布鲁纳.教育过程.北京: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2: 8
|
[10] |
李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5, (7) 7-9
|
[11] |
刘知新.化学教育, 2002, 23(9): 6-8
|
[12] |
刘知新.化学教育, 2003, 24(9): 9-11
|
[13] |
邓永财.课程·教材·教法, 2006, (1): 61-65
|
[14] |
张铁道.课程·教材·教法, 2002, (5): 75-78
|
[15] |
梁英豪.课程·教材·教法, 2003, (10): 75-78
|
[16] |
梁英豪.化学教育, 2010, 31(7): 11-15
|
[17] |
梁英豪.化学教育, 2010, 31(8): 12-16, 85
|
[18] |
王磊.化学教育, 2010, 31(4): 15-21
|
[19] |
王磊.化学教育, 2010, 31(5): 20-2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