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调查报告
|
|
|
|
|
|
高中生化学学习中“映象表征”、“符号表征”及其转换能力的调查分析 |
盛永娟, 沈理明, 杨艳娟, 李玉环 |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江苏苏州 215123 |
|
|
摘要:为了了解中学生化学学习中“映象表征”的能力以及“映象表征”向“符号表征”的转换能力,采用自编问卷对江苏8所四星级高中的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映象表征”能力中的“宏观表征”能力强于“微观表征”能力;“映象表征”向“符号表征”转换能力较弱。提出了化学学习中提高学生表征能力的建议。
|
|
关键词: 高中生,
化学教学,
映象表征,
宏观表征,
微观表征,
符号表征,
转换能力
|
|
基金资助: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批准号:B—b/2011/01/035)成果 |
通讯作者:
沈理明.E-mail:lmshen@suda.edu.cn
E-mail: lmshen@suda.edu.cn
|
引用本文: |
盛永娟, 沈理明, 杨艳娟, 李玉环. 高中生化学学习中“映象表征”、“符号表征”及其转换能力的调查分析[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3, 34(1): 58-61
|
|
[1] |
(美) R.布里斯罗着.化学的今天和明天——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华彤文, 宋心琦, 张德和等译.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
[2] |
刘超.中国科技博览, 2009, (2): 108-110
|
[3] |
黄婕.“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学习研究.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2005
|
[4] |
毕华林, 黄婕, 亓英丽.化学教育, 2005, 26(5): 51-54
|
[5] |
张怡纳.基于MAS问题编码的化学三重知识表征研究.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2008
|
[6] |
邹玉莲.当代教育论坛, 2005, (4): 114-115
|
[7] |
沈理明, 章建东, 田军.化学教学, 2005, (10): 42-44
|
[1] |
刘琳然, 文静, 冉鸣.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实验设计[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 41(7): 61-63. |
|
|
|
|
|
|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