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专论
|
|
|
|
|
|
教师科学认识观与科学社会作用的教学 |
孟献华, 李广洲 |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7 |
|
|
摘要:现代西方一些反科学主义思潮以特定方式对我国的理科教育造成潜在影响,教师的科学认识观会影响到学生的科学学习,对科学发展的历史回顾有助于理科教师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并做出适合的教学行为判断。
|
|
关键词: 科学与社会,
理科教育,
科学认识观,
科学价值观,
科学主义
|
|
基金资助: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理科课程与教学重大问题研究”成果之一 |
通讯作者:
李广洲,E-mail:
|
引用本文: |
孟献华, 李广洲. 教师科学认识观与科学社会作用的教学[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1, 32(1): 7-9,20
|
|
[1] |
罗伯特·金·默顿. 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 鲁旭东
|
|
等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361?? 376
|
[2] |
科恩. 牛顿革命. 颜锋等译.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5
|
[3] |
斯诺·C. P. 两种文化. 纪树立译. 北京: 三联书店, 1994: 65
|
[4] |
乔治·萨顿. 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 陈恒六等译. 上海: 上海交
|
|
通大学出版社, 2007
|
[5] |
?? 约翰·C. 伯纳姆. 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美国的科学与
|
|
卫生普及. 钮卫星译. 上海: 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6
|
[6] |
??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 科学素养的基准.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
|
|
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1: 3
|
|
|
|
|
|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