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讨论与思考 
																		 
									
										
		  							 
          							
		  							
    
	|
 
	
	
	
	  
        						 
      						
      					 
  					 
					
    					 
   					 
   										
    					简析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测定实验中误差的来源  
  					 
  					  										
						钟敏1 ,  蔡国军1 ,  梁润2  
					 
															
						1.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 2. 成都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四川成都 610041 
					 
					  					
    					 
   					 
   					
   										
    					Error Sources of Determination of Sulfur Dioxide in Atmosphere  
  					 
  					  					  					
						ZHONG Min1 ,  CAI Guo-Jun1 ,  LIANG Run2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 & Civil Engineeri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2.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Centre in Chengdu, Chengdu 610041, China 
					   
									
				
				
					
						
							
								
									
										
											
                        					 
												
													
													    
													    	
									 
								 
								
																										
													    
													    		                            																		 
		                            																	    摘要: 通过剖析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PRA)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SO2含量的分析过程,明确指出实验仪器、标准溶液的稳定性、不同酸度的PRA溶液以及显色反应条件都会对测定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及其原理分析,引导学生主动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  二氧化硫 , 
																																稳定性 , 
																																酸度 , 
																																显色条件 , 
																																误差分析  
																																  
															 
														 
																												
														
															
															    															        
															    															 
														 
														 																												
															基金资助: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35122120020);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Z11074);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教学项目(SZH1103ZX08;SZH1103JG10) 
														 
																											    														
															
															通讯作者: 
																钟敏   
																																 E-mail:  591587466@qq.com
															    													     		 
													     	 
														 
																																									
													
														
															引用本文:     
														 
														
															
																钟敏, 蔡国军, 梁润. 简析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测定实验中误差的来源[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8):                         	69-72
                             
															 
														 
														 
														
														
													
												 
												
												
													
																																													
																	[1] 
																	 
														     			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 环境监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0-172
														     																	     
																	 
																  
																															
																	[2] 
																	 
														     			孙国良,陈金媛,张国鑫.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5,41(11):826-8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保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99-107
														     																	     
																	 
																  
																															
																	[4] 
																	 
														     			周天泽. 化学分析测试中的干扰消除.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11-212
														     																	     
																	 
																  
																															
																	[5] 
																	 
														     			孟冶成. 中国计量,2007(4):73-74
														     																	     
																	 
																  
																															
																	[6] 
																	 
														     			W J威廉斯. 阴离子测定手册. 曲长菱,译.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 337-339
														     																	     
																	 
																  
																															
																	[7] 
																	 
														     			张泓.环境研究与监测,2008,21(3):28-30
														     																	     
																	 
																  
																															
																	[8] 
																	 
														     			孟庆玉,郭春丽,李志岭.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13(6):760-761
														     																	     
																	 
																  
																															
																	[9] 
																	 
														     			杨佳艳.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150-153
														     																	     
																	 
																  
																															
																	[10] 
																	 
														     			赵慧,巢亚萍.干旱环境监测,2003,17(1):53-54
														     																	     
																	 
																  
																															
																	[11] 
																	 
														     			朱秋香,张仁富.环境污染与防治,1996,14(3):33-34
														     																	     
																	 
																  
																															
																	[12] 
																	 
														     			岑贵俐,景晓明,赵志刚,等.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4):498-503
														     																	     
																	 
																  
																																																								
												 
												
													
														
															
																
																																																																																																										
																					[1] 
																					温培娴, 丁伟. 品红褪色机理的实验探究  [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 41(7): 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