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
 
	
	
	
	  
        						 
      						
      					 
  					 
					
    					 
   					 
   										
    					初高中化学学习衔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马薇1 , 吴晗清2  
					 
															
						1.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 北京 100009; 
2.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北京 100048 
					 
					  					
    					 
   					 
   					
   										
    					Influence Factors in Chemistry Learning Transition Between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MA Wei1 , WU Han-Qing2  
					 
															
						1. The Branch of Beijing No.5 Middle School, Beijing 100009, China; 
2. Institute of Chemical Educatio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摘要: 以自编问卷对北京市某示范性高中一年级的254名学生进行了初高中化学学习衔接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为:化学实验为主要载体的学习兴趣、学习压力、知识难度、作业难度、思维方式等。尽管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成绩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对于化学学习,男生显得比女生更有信心。男生更期望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而女生则更喜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男生将成绩归因于个人努力,而女生则多归因于个人能力。基于此,建议促进基于学生“学”的化学教学方式的变革,要关注学生基础,要基于性别差异针对性地提升学习信心,要关注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最后要重视以实验为核心载体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初中化学 , 
																																高中化学 , 
																																初高中衔接 , 
																																教学方式 , 
																																科学素养  
																																  
															 
														 
																												
														
															
															    															        
															    															 
														 
														 																												
															基金资助: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高中生科学素养形成机制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HA130257) 
														 
																											    														
															
															通讯作者: 
																吴晗清   
																																 E-mail:  wuhanqing1981@aliyun.com
															    													     		 
													     	 
														 
																																									
													
														
															引用本文:     
														 
														
															
																马薇, 吴晗清. 初高中化学学习衔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7):                         	22-28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3] 
																	 
														     			张海洋.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3):25-28
														     																	     
																	 
																  
																															
																	[4] 
																	 
														     			汤远斌.教育教学论坛,2013(40):91-92
														     																	     
																	 
																  
																															
																	[5] 
																	 
														     			蔡碧霞. 化学教育,2009,30(7):22-24
														     																	     
																	 
																  
																															
																	[6] 
																	 
														     			赵安兴,冯英明,祁建平,等.教学与管理,2004(3):71-72
														     																	     
																	 
																  
																															
																	[7] 
																	 
														     			李志华.人民教育,2012(7):45-46
														     																	     
																	 
																  
																															
																	[8] 
																	 
														     			李岩.化学教学,2010(3):29-34
														     																	     
																	 
																  
																															
																	[9] 
																	 
														     			王惠英. 化学教育,2009,30(5):24-25
														     																	     
																	 
																  
																															
																	[10] 
																	 
														     			袁汀.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32(11):92-93
														     																	     
																	 
																  
																															
																	[11] 
																	 
														     			崔迎春.化学教育,2012,33(8):51-53
														     																	     
																	 
																  
																															
																	[12] 
																	 
														     			陈赛清,陈良壁.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50(B09):184-188
														     																	     
																	 
																  
																															
																	[13]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9
														     																	     
																	 
																  
																															
																	[14] 
																	 
														     			施良方.学习论.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1,223,469-478
														     																	     
																	 
																  
																															
																	[15] 
																	 
														     			吴晗清,李政,马薇.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13(3):72-76
														     																	     
																	 
																  
																															
																	[16]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12
														     																	     
																	 
																  
																															
																	[17] 
																	 
														     			吴晗清,马薇.教学与管理,2013(3):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