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教材·评价
																		 | 
									
										
		  							 | 
          							
		  							
   
	|
 
	
	
	
	  | 
        						 
      						 
      					 | 
  					 
					
    					 | 
   					 
   										
    					| 国际课程IB与我国高中化学教材的比较——以原子结构和氧化还原为例 | 
  					 
  					  										
						| 李敏1,  黄梅2 | 
					 
															
						1. 北山中学 重庆 402100; 2.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 400175 | 
					 
					  					
    					 | 
   					 
   					
   										
    					|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xtbooks of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IB: Atomic Structure and Oxidation Reduction | 
  					 
  					  					  					
						| LI Min1,  HUANG Mei2 | 
					 
															
						1. Beishan Middle School, Chongqing 402100, China; 2. College of Chemistr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175, China | 
					   
									 
				
				
					
						
							
								
									
										
											
                        					 
												
													
													    | 
													    	
									 | 
								 
								
																										
													    
													    		                            																		 
		                            																	    摘要: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对IB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材原子结构概念图和氧化还原本质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发现:IB教材知识层次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的长时记忆;更注重对知识的多角度阐释和精细加工;运用整体分解对知识精加工。对我国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的启示是:丰富知识层次和概念关系,便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对知识进行多角度阐释和精细加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运用多种策略促进学生程序性知识的习得。
																										     | 
													    
													    	
															 | 
														 
												  		
												        
												        														
															| 关键词: IB, 
																																教材比较, 
																																原子结构, 
																																氧化还原 
																																  
															 | 
														 
																												
														
															| 
															    															        
															    															 | 
														 
														 																											    														
															| 
															通讯作者:
																黄梅,E-mail:1308248555@qq.com   
																																 E-mail: 1308248555@qq.com
															    													     		
													     	 | 
														 
																																									 
													
														
															| 引用本文:    | 
														 
														
															| 
																李敏, 黄梅. 国际课程IB与我国高中化学教材的比较——以原子结构和氧化还原为例[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8, 39(3):                         	6-9
                             
															 | 
														 
														 |  
														
														
													 
												 
												
												
													
																																													
																	| [1] | 
																	 
														     			IB Chemistry Web[EB/OL].[2015-11-01].http://www.ibchem.com/htm/intro.htm
														     																	     
																	 | 
																  
																															
																	| [2] | 
																	 
														     			徐鹏.IB国际课程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115-118
														     																	     
																	 | 
																  
																															
																	| [3] | 
																	 
														     			武永兴.化学教材改革与探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209-215
														     																	     
																	 | 
																  
																															
																	| [4] | 
																	 
														     			约瑟夫·科瑞柴科.基础教育课程,2013(1):82-85
														     																	     
																	 | 
																  
																															
																	| [5] | 
																	 
														     			毕华林,万延岚.比较教育研究,2015(9):79-84
														     																	     
																	 | 
																  
																															
																	| [6] | 
																	 
														     			王立君.概念图在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 
																  
																															
																	| [7] | 
																	 
														     			Safayeni F,Derbentseva N,Canas A J.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2005,42(7):741-766
														     																	     
																	 | 
																  
																															
																	| [8] | 
																	 
														     			杨治良,等.记忆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5
														     																	     
																	 | 
																  
																															
																	| [9] | 
																	 
														     			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91
														     																	     
																	 | 
																  
																															
																	| [10] | 
																	 
														     			毕华林,万延岚. 课程·教材·教法,2014,34(4):76-83
														     																	     
																	 | 
																  
																															
																	| [11] | 
																	 
														     			徐学福,宋乃庆.教学设计.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46
														     																	     
																	 | 
																  
																															
																	| [12] | 
																	 
														     			黄梅.中国教育学刊,2014(3):71-7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