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材研讨
|
|
|
|
|
|
从美国《现代化学》的编写变化看教材的渐进式改革 |
任丽曼, 吴俊明, 骆红山 |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海 200234 |
|
|
摘要:《现代化学》是美国化学教科书的经典,以1982年版、1999年版和2006年版为主,从体系结构、内容选择、呈现方式3个方面纵向展现教材发生的变化,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了教材编写中渐进式的特点;并从教材改革模式出发初步探讨了渐进式教材改革的理论支撑,以期对我国的教材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
|
关键词: 现代化学,
教材内容体系,
呈现方式,
科学社会学,
科学方法,
教材改革
|
|
引用本文: |
任丽曼, 吴俊明, 骆红山. 从美国《现代化学》的编写变化看教材的渐进式改革[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5): 27-30
|
|
[1] |
Ronald P Druker.Reviewing a high-school book in chemistry.The Textbook letter,1998:1-2
|
[2] |
周芬等译.现代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95
|
[3] |
王玲玲.对美国5现代化学6教材的分析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04
|
[4] |
Raymond E Davis,Regina Frey,Mickey Sarquisetal.Modern Chemistry.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Company,2006:756
|
[5] |
张晶.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9):83
|
[6] |
蔡铁权.全球教育展望,2009,(4):76
|
[7] |
吴俊明.化学教育,2002,23(6):6
|
[8] |
刘本全.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0):37
|
[9] |
孙显元.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5-16
|
[10] |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8-291
|
[11] |
柯礼文.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3):35
|
[12] |
毕平平.中小学教师发展的有效模式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07
|
[13] |
张华,石伟平,马庆发.课程流派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9-1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