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作者投稿
注册
   找回密码    读者中心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登录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ISSN 1003-3807
CN 10-1515/O6
  2010年 第31卷 第5期 出版日期: 2010-03-02

本期栏目:

化学前沿
生活中的化学
知识介绍
专论
课程与教材研讨
新课程天地
教学研究
教师教育
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与化学
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问题讨论与思考
选择 | 合并摘要 | 导入文献管理工具
 30周年刊庆专栏

徐光宪院士教育思想访谈录
魏锐, 王磊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1-6
 支持材料 Top
PDF (1608KB) ( 26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教育》伴我30年
郭士成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8
 支持材料 Top
PDF (131KB) ( 4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贺《化学教育》30周年刊庆
赵国勇, 杨艳丽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9
 支持材料 Top
PDF (99KB) ( 4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教育》将我引向教研教改之路
张云书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9
 支持材料 Top
PDF (138KB) ( 4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前沿
《化学教育》促进我成长——记2次难忘的退稿经历
王金龙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7
 支持材料 Top
PDF (98KB) ( 6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生活中的化学
水合碱式碳酸镁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李德前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10-12
 支持材料 Top
PDF (298KB) ( 39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水合碱式碳酸镁是白色的轻质粉末,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防火保温材料、造纸、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它吸水性强,在体育运动中主要用作防滑剂;其生产方法主要是白云石碳化法...
水合碱式碳酸镁是白色的轻质粉末,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防火保温材料、造纸、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它吸水性强,在体育运动中主要用作防滑剂;其生产方法主要是白云石碳化法、卤水-纯碱法等。

 知识介绍
制备乙酸乙酯的新研究与反思
丁爱军, 王金龙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13-14
 支持材料 Top
PDF (319KB) ( 59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乙酸乙酯是应用广泛的脂肪酸酯,其制备方法有乙酸酯化法、乙醛缩合法、乙醇脱氢法和乙烯加成法等。介绍了各种制法的反应原理和工艺特点,强调乙酸酯化法是一种落后的...

乙酸乙酯是应用广泛的脂肪酸酯,其制备方法有乙酸酯化法、乙醛缩合法、乙醇脱氢法和乙烯加成法等。介绍了各种制法的反应原理和工艺特点,强调乙酸酯化法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工艺,已逐步被市场淘汰。


 专论
化学课堂教学板块及其设计与分析——祝贺《化学教育》刊庆30周年
郑长龙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15-19
 支持材料 Top
PDF (655KB) ( 18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在课堂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整体观,提出了化学课堂教学板块理论,认为“情景”、“任务”、“活动”和“评价”是“板块”的基本构成要素,并对基于“板块”的化学课堂...
在课堂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整体观,提出了化学课堂教学板块理论,认为“情景”、“任务”、“活动”和“评价”是“板块”的基本构成要素,并对基于“板块”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下期要目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19
 支持材料 Top
PDF (KB) ( 1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课程与教材研讨
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10年进展与反思(下)
王磊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20-24
 支持材料 Top
PDF (678KB) ( 58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论西部地区化学隐性课程的开发利用
莫尊理, 张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25-26
 支持材料 Top
PDF (149KB) ( 20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介绍了化学教育中的隐性课程;阐述了其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列举了适合于西部地区化学隐性课程开发利用的一般策略。
介绍了化学教育中的隐性课程;阐述了其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列举了适合于西部地区化学隐性课程开发利用的一般策略。

从美国《现代化学》的编写变化看教材的渐进式改革
任丽曼, 吴俊明, 骆红山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27-30
 支持材料 Top
PDF (369KB) ( 6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现代化学》是美国化学教科书的经典,以1982年版、1999年版和2006年版为主,从体系结构、内容选择、呈现方式3个方面纵向展现教材发生的变化,对其进行分析和...
《现代化学》是美国化学教科书的经典,以1982年版、1999年版和2006年版为主,从体系结构、内容选择、呈现方式3个方面纵向展现教材发生的变化,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了教材编写中渐进式的特点;并从教材改革模式出发初步探讨了渐进式教材改革的理论支撑,以期对我国的教材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美国《化学与生活》系列教材简介与案例分析
王仁花, 马善恒, 熊言林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31-32,59
 支持材料 Top
PDF (966KB) ( 30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通过对马萨诸塞州《化学与生活》系列教材的简单介绍和案例分析,归纳出该系列教材的特点,进而得出对我国中学化学教材编制的几点启示:(1)宜重视深化基础化学知识...

通过对马萨诸塞州《化学与生活》系列教材的简单介绍和案例分析,归纳出该系列教材的特点,进而得出对我国中学化学教材编制的几点启示:(1)宜重视深化基础化学知识结构;(2)应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3)要重视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探讨。


 新课程天地
高中生对3种版本化学新教材的评价与比较研究——以“电解”内容为例
李金花, 陈谦明, 彭豪, 钱扬义, 钟映雪, 叶静怡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33-36
 支持材料 Top
PDF (343KB) ( 4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为了了解高中生对新教材的认识状况,笔者根据教材评价组研制的静态评价表,对3种版本化学新教材(2007年版)中的“电解”内容设计学生...

为了了解高中生对新教材的认识状况,笔者根据教材评价组研制的静态评价表,对3种版本化学新教材(2007年版)中的“电解”内容设计学生评价问卷,对广州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运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教材在“知识性与科学性”、“认知规律与能力发展”维度上的评价差异显著,但总体上学生对3种版本教材的评价均表示满意,同时认为其各有特色。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中学化学教材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姬广敏, 毕华林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37-38,68
 支持材料 Top
PDF (379KB) ( 8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在目前已有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材面世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教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一计算实例,将模糊数学的方法应用于化学教材质量评价,建...

在目前已有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材面世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教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一计算实例,将模糊数学的方法应用于化学教材质量评价,建立了化学教材质量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教学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我与化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林志杰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39-40,71
 支持材料 Top
PDF (429KB) ( 28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我与化学”是一个富有广州特色的,较为成熟的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实践,探研了活动模式的建构、方案的实施及活动的实际效果。
“我与化学”是一个富有广州特色的,较为成熟的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实践,探研了活动模式的建构、方案的实施及活动的实际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案例
叶长军, 刘洪莲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41-42
 支持材料 Top
PDF (508KB) ( 14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利于学生创新、自主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化学新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收到了很好的...

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利于学生创新、自主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化学新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优化化学学科教学 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吁诚铭, 陈燕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43-44
 支持材料 Top
PDF (156KB) ( 15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职业能力是在工作中有效的参与能力,集中体现为工作时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的能力。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时,应创设职业岗位环境,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
职业能力是在工作中有效的参与能力,集中体现为工作时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的能力。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时,应创设职业岗位环境,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能及时进入职业角色,融入社会,成为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在优化化学学科教学方面,从5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相应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错别字现象及矫正策略
魏钊, 徐锋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45-47
 支持材料 Top
PDF (201KB) ( 20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针对高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错别字的现象,以一届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3年的跟踪分析,收录了学生曾经出现的错别字。对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认...
针对高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错别字的现象,以一届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3年的跟踪分析,收录了学生曾经出现的错别字。对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提出了矫正策略。

 教师教育
化学学科组(教研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解吉普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48-49
 支持材料 Top
PDF (165KB) ( 56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为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新教材内容体系导致某些地区的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不协同”的现状,从化学学科组(教研组)的角度,提出了促进中学化学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激...
为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新教材内容体系导致某些地区的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不协同”的现状,从化学学科组(教研组)的角度,提出了促进中学化学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激励、活动带动、骨干引路、青蓝结对、学习培训、评价鞭策”等途径和策略。

 调查报告
基于问卷调查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曹小华, 陶春元, 严平, 雷艳红, 占昌朝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50-53
 支持材料 Top
PDF (292KB) ( 74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介绍了我校“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诊断了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该课程教学的具...

介绍了我校“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诊断了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该课程教学的具体建议。


大学生化学实验学习障碍的调查报告
吕琳, 徐丹悦, 吴星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54-56
 支持材料 Top
PDF (434KB) ( 43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根据自行编制的学习障碍诊断工具,对大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探查出“获取信息面狭窄”、“难以进行信息加工”、“实验信息储存求同不求异”、“难以迁移、类比...
根据自行编制的学习障碍诊断工具,对大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探查出“获取信息面狭窄”、“难以进行信息加工”、“实验信息储存求同不求异”、“难以迁移、类比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缺乏协调性与敏捷性”等实验学习障碍,这些障碍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信息技术与化学
课堂教学中运用PPT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黄都, 柯小林, 蒋龙飞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57-59
 支持材料 Top
PDF (366KB) ( 81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多媒体技术具有多种优势,如何从学生的视角来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减轻教学负担又能促进学生学习,达到促进学生有效、高效学习的效果,是应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多媒体技术具有多种优势,如何从学生的视角来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减轻教学负担又能促进学生学习,达到促进学生有效、高效学习的效果,是应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论“异常实验现象”的教学功能
龚颖潮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60-61
 支持材料 Top
PDF (818KB) ( 5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发展学科能力和强化心理素质等方面对“异常实验现象”的教学功能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异常实验现象”的教学价值,并提...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发展学科能力和强化心理素质等方面对“异常实验现象”的教学功能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异常实验现象”的教学价值,并提出了相关教学措施。

问题生成性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尝试
庞华英, 卢伟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62-63
 支持材料 Top
PDF (210KB) ( 6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问题生成性探究的尝试,先进行验证性实验或是根据教材的模仿探究实验,再针对第一次实验中生成的问题尝试重新设计探究性实验...

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问题生成性探究的尝试,先进行验证性实验或是根据教材的模仿探究实验,再针对第一次实验中生成的问题尝试重新设计探究性实验,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淀粉的氧化”研究性学习案例
谭义秋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64-65
 支持材料 Top
PDF (194KB) ( 30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硫酸铜为催化剂,采用干法工艺制备氧化淀粉,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加水量等因素对木薯淀粉氧化反应的影...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硫酸铜为催化剂,采用干法工艺制备氧化淀粉,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加水量等因素对木薯淀粉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探究活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课题研究方法,了解了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实验技能及能力得到了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草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的原理探究与改进建议
王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66-66,79
 支持材料 Top
PDF (292KB) ( 76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火柴头中硫元素的检验方法探究
朱伟琴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67-68
 支持材料 Top
PDF (219KB) ( 9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韩程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69
 支持材料 Top
PDF (173KB) ( 17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阐述了验证白磷燃烧条件演示实验的改进方法,从实验的设计意图、实验装置的准备、实验的具体操作与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作了完整的介绍。

阐述了验证白磷燃烧条件演示实验的改进方法,从实验的设计意图、实验装置的准备、实验的具体操作与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作了完整的介绍。


巧用青霉素小瓶制作电解实验微型探究仪
李安峰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70-71
 支持材料 Top
PDF (278KB) ( 12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针对传统电解实验方案的不足,介绍了用青霉素小瓶及必要的用品制作电解实验微型探究仪的研制过程和使用方法,指出了该仪器的优点和其他应用。
针对传统电解实验方案的不足,介绍了用青霉素小瓶及必要的用品制作电解实验微型探究仪的研制过程和使用方法,指出了该仪器的优点和其他应用。

 问题讨论与思考
卤代烃消除反应的探究与思考
周改英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72-73
 支持材料 Top
PDF (433KB) ( 60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从反应机理的角度探讨了“无β-氢的卤代烃”能发生消除反应并给出反应实证,提出了教学与资料编写要注重科学性,要关心和预见学生现在学习和未来学习有机衔接的...
从反应机理的角度探讨了“无β-氢的卤代烃”能发生消除反应并给出反应实证,提出了教学与资料编写要注重科学性,要关心和预见学生现在学习和未来学习有机衔接的思考。

金属的冶炼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陈久宽, 丁萍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74-75
 支持材料 Top
PDF (1319KB) ( 25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从自由能变的角度,分析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重点讨论了反应的条件和常用还原剂的选择。讨论了钾、镁、钛等金属的冶炼方法。
从自由能变的角度,分析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重点讨论了反应的条件和常用还原剂的选择。讨论了钾、镁、钛等金属的冶炼方法。

给“氯水”性质实验加几个注释
刘怀乐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76-77
 支持材料 Top
PDF (253KB) ( 20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汉代高超的钢铁冶铸技术
马一岚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0, 31 (5): 78-79
 支持材料 Top
PDF (746KB) ( 3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汉代是我国古代钢铁冶铸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主要时期。这一时期,令人瞩目的钢铁治铸技术主要有:球墨铸铁技术、炒钢、灌钢和单孔小口叠铸技术。
汉代是我国古代钢铁冶铸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主要时期。这一时期,令人瞩目的钢铁治铸技术主要有:球墨铸铁技术、炒钢、灌钢和单孔小口叠铸技术。

 信息与公告

公告 More>>   
· 新年寄语
· 2024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 投稿注意事项
· 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稿件征集
· 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告
· 为《化学教育》代言
· 免费发表和下载文章的办法
· 化学教育微信扫一扫
重要会议及培训通知
友情链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化学会
· 北京师范大学
广告服务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